第九章 布局(今天两章)

有只废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大明天启六年最新章节!

    同任皇贵妃用过午膳之后,天启往乾清宫而去。到了乾清宫,让小太监去宣李若琏觐见,自己则又开始翻看前几年的奏折。

    等了约莫大半个时辰,李若琏到了。跪拜之后,天启开口说:“这几日锦衣亲军内部要尽快整顿,并且朕还有些其他的事情需要你去办。你安排几个忠心可信之人去山西张家口,暗中调查那边的商户是否有与建虏私下交易之事。交易了多久,交易了些什么,有多少商家牵扯其中,你需要都调查清楚。安排人去辽西,暗中调查那边的各级文武官员是否有贪渎之事。去浙江、福建、广东调查此三地的走私情况。广东那边,你还要派人前去让广州府锦衣卫千户带他去澳门,买一批燧发枪和千里镜,以及上乘的平板玻璃。银子你自己去找刘若愚支取。招募一批锦衣亲军需良家子弟,朕之后要整顿京营,需要安排他们担任督查。”

    李若琏道:“臣遵旨。”

    “召刘侨回京的人派出去了吗?”

    “已安排八百里加急,去刘侨家乡让其返京,臣估计有个大半个月刘侨能到京师。”

    天启点了下头:“魏忠贤几人需严加看守,口供、物证、人证都准备起来,尤其是要调查京营中的勋贵是否有人勾连。准备好了告诉朕,此案为逆案,要九卿讯狱。”

    大明朝两百余年,到今日需要九卿讯狱的案子屈指可数,看来这次皇上要把此案大办特办,李若琏心里做如此想。

    李若琏走了之后,天启又在开始思索,由谁去澳门采购一些玉米、红薯、土豆的种子回来,这时候大明还没有引入这些。现在整个大明都是小冰河时期,小麦和水稻的产量逐年降低,如果没有这些高产作物,就无法养活农民。使得农民被迫卖地流亡,运气好可以去城里找到一份苦力活,运气不好那要么饿死要么变成流民。明末剿之不尽的农民起义就是每年都有流民的加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必须要有高产作物让农民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让农民有地可种就是断了明末流寇的根基。并且他还想要通过澳门的那些商人,了解一下现在南洋那边稻米的价钱,那边的稻米一年三熟价格如果合适可以大量从那边收购。

    天启想了半天,觉得此事还是要有一家自己能控制的商人去做此事为好。不如等张皇后的父亲来了之后,让太康侯安排个人去澳门打探粮食的消息,先买一批种子回来先通过皇庄种植,有了效果在推广在北方种植。

    如此过了数日,这几日间。天启白天在乾清宫批阅奏折,晚上则轮流去后妃那边打熬气力(注1)。信王每天在宫里操练小太监们,现在一些简单的动作已经能完成,看上去也有模有样了。

    天启六年五月十三日寅时末

    今天又是上朝的日子,午门外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及都察院御史皆等着上朝。寅时一到,午门打开。皇帝陛下已经端坐在皇极门前,各级官员鱼贯而入向皇帝行礼后,按班战列。这几日内阁递上来的票拟,天启基本都自己看过之后批红,由刘若愚用印,一切风平浪静。

    待刘若愚站在天启身边,宣了一句:“有事上奏,无事退朝”之后。天启皇帝的头号打手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所修有站了出来,跪倒在地:“臣有本上奏。”一边的众臣心里想,今天又开始了。

    杨所修弹劾三个内阁顾秉谦、黄立极、冯铨,以及吏部尚书王绍徽、大理寺卿张九德、都察院周应秋等人结交内侍、剥削百姓等罪。紧接着都察院各监察御史也一个个出列弹劾,甚至其中有人弹劾顺天巡抚阎鸣泰、客氏子都督侯国兴、肃宁伯魏良卿、京营总督丰城侯李承祚等。魏党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几乎皆有御史弹劾。

    天启看着一封封弹劾由刘若愚送到面前,心里想魏忠贤得罪的人可真多啊。这些御史有些是他让刘若愚安排的,可大部分都是自己跑出来弹劾魏忠贤。真可以说,天下人苦魏忠贤久已。

    天启看着身边堆叠着的奏折,说道:“众卿的奏折,朕都看到了。为防备有小人胡乱攀咬,三位阁老以及被众御史弹劾的官员,回府写奏折自辩。今日所弹劾之人,皆与魏忠贤有关,此案当以钦定逆案处理,由九卿讯狱。为防有九卿深陷此案,判案时无法秉持公正,故不得参加此案。九卿缺少之人,由内阁阁老代行。”

    天启的意思很明确了,被弹劾的就老老实实在家写自辨。如果是九卿被弹劾了,那么到时候审理魏忠贤案就不能参加,由阁老来顶替。现在内阁除了顾秉谦、黄立极、冯铨这三人,还有孙承宗等三人以及礼部尚书李思诚、南京吏部尚书王在晋、刑部尚书徐兆魁。目前在京师的,只有李思诚、徐兆魁二人。而现在吏部尚书王绍徽、大理寺卿张九德、都察院周应秋等三人都被弹劾而无法参加九卿讯狱,那至少还要等三位阁老接任后才能开始审案。

    今日的朝会,天启就听御史弹劾魏忠贤党羽的奏折就听了一个多时辰,眼看时辰也不早了,该弹劾的也弹劾了,就让刘若愚宣布退朝,在退朝之后他特意留下了新任两位阁老礼部尚书李思诚、刑部尚书徐兆魁去乾清宫问政。

    乾清宫内,两位新任阁老站在天启身侧。

    天启满脸轻松面带微笑着:“两位阁老对魏忠贤此案怎么看呢。”

    李思诚与徐兆魁对视一眼,上前一步:“此案本阁自当秉公办案,不负皇恩。”

    天启将桌子上厚厚两沓书信和奏折递给了两人说道:“奏折是李若琏上的,这几日李若琏在诏狱中提审了田尔耕、许显纯、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等人。里面都是他们所知道的一些当朝御史与官员结交近侍,对魏忠贤等人贿以金钱,买官卖官的供词。而那些书信则是从田尔耕、王体乾、李永贞以及魏忠贤等人家中搜出。其中不但有当朝御史,也有尚书阁臣。朕对各位大人推心置腹,而这些人却公器私用,只知结党营私,而丝毫无为朝廷分忧之心,朕心痛不已。”

    李思诚与徐兆魁翻看着手里的书信,大部分都是魏忠贤、王体乾、田尔耕等人的口供,里面甚至还有一本王体乾记得账本,可能给他送钱的人比较多,所以还一个个记下收了谁谁谁多少两银子,办了什么事情这类。

    两位阁老翻看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完,脸色愈发难看。李思诚与徐兆魁现在都知道皇帝陛下想将所有阉党一网打尽,可现在阉党光内阁阁臣就有三人,恐怕朝廷上至少三分之一的官员都与魏忠贤有染。其实也不能怪这些人,有些送钱送礼的的确是为了能从魏忠贤手里买官,而有些却只是因为畏惧魏忠贤,担心自己不送会被魏忠贤陷害。其实说到底,最大的责任其实是天启自己。

    徐兆魁放下手里的书信,对天启躬身言道:“陛下,若按这些书信以及魏忠贤等人口供,恐牵扯过多,会影响朝政啊。老臣认为,此案对首逆当剐,首逆同谋当诛,交结近侍者当抄家充军,交结近侍而罪责不深者削职罢官!”

    天启点了点头:“那此案就照阁老的意思来处理,等三位阁老入京后,九卿公审。这几日为防阉党众人互相串联,朕会派锦衣卫看着他们。”

    申时南熏坊内阁首辅顾秉谦家宅门口

    从承天门北镇抚司衙门跑出一队队的锦衣亲军,往南熏坊这个六部、内阁官员最多的街坊跑来。到了顾秉谦家宅门口,留了四个小校,其余人脚步不停往其余官宅跑去,留下的这四个小校,两人一边站在了顾宅门口。

    顾家的管家看到眼前此景,吓得连忙去关上大门。如果是在几天前,顾家门口肯定是车水马龙,很多在京师后补职位的进士、举人都在排队拜见顾秉谦。而几天前朝会上皇上下令将魏忠贤投入诏狱之后,顾家门口就再也看不到此景。所有人都知道魏忠贤倒了,而顾秉谦乃是靠着魏忠贤才爬到了现在这个首辅的位子。后台一倒,顾秉谦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

    现在皇帝派来了锦衣亲军,虽然每个守门的锦衣卫都只说是皇帝派他们来保护这些大人,以防有逆党伤害诸位大人,其实每个京城里的官员都清楚,皇上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在孙承宗入京之前,魏党私下串联,给之后的九卿讯狱带来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