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武昌军

中隐小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大唐第二帝国最新章节!

    小小鄂州城,却是向李煜展示了这个时代真正的面目。

    穷困,破落。

    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的直面这些之时,却是恍惚不已。

    ……

    休息了三日,摆脱了一个月乘船带来的晃荡感之后,李煜就正式投入自己的大业中了。

    其实没有他,鄂州的军政也是平平稳稳,甚至刘仁瞻这些人还怕李煜在这里瞎指挥。

    “赵灿,吩咐你的洛阳寻人怎么样了。”从金陵出发前,李煜就吩咐赵灿派人前往洛阳寻找隐居的赵普。

    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位鼎鼎大名的大宋宰相,李煜打算捷足先登。

    “北边的人暂时还没有回应,我们的人手可能还是缺了一点。”赵灿低头皱着眉头,人他是派出去了,也吩咐好了尽量将人邀请到鄂州来,但是手下的人一出金陵就联系断了。

    “人手缺了?”

    “是的殿下,跟北方联系不畅。”

    李煜微微点了点头,他才穿越过来半年不到,人手不足也是正常的。现在何止是跟北方联系不畅,而是跟北方就没有联系。

    今年北周的郭威已经登上了舞台,很快就是柴荣和赵匡胤了,都不是好惹的主。

    所以现在除了要在南方占地,还要在北方建立好情报系统,省的后面打起来两眼摸黑。但情报系统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有人。

    忠于他的人。

    他在金陵收养了一些少年,但这些远远不够。

    “赵灿,去鄂州城外买几个大庄园,最好是坞堡。”李煜心里盘算着,这鄂州第一步还是先招人,招能够忠心的人。

    “遵命。”赵灿点了点头。

    “水晶作坊就安排到其中一个。”水晶作坊是他的钱袋子,必须小心安置,水晶作坊附近必须得是驻扎他的私兵亲军。

    现在看守的都是他在金陵培养的仆丁私兵,李璟派给他的那些兵卫他可不敢放到水晶作坊。

    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李璟的钉子呢。

    “然后尽量找些良家子吧,认真训练,我们开的钱也管够。”由于玻璃的贩卖,李煜最近也不是太差钱。不过主要还是现在摊子还没有铺开来,没有几处可以花钱的地方。

    这些良家子李煜还是按照在金陵时招训私兵的方法,全方面训练,同时灌输一些忠主思想。再去弱留强,去伪留忠,剩下一部分放到军队中,尽量提拔,以打乱原来武昌军内部的固化关系。

    “另外,在市井中也找些机灵之徒,不过这些人不要和良家子混在一起。”情报系统的建立,还是需要一些机灵的人。

    “殿下放心,灿知道的。”

    李煜点了点头,赵灿本是金陵城内小家族的落魄庶子,也都是李煜特意寻找考察的心腹。

    “你下去办吧。”李煜摆手道。

    创业之初,大小事情他都得过问一下,特别是人才的招募。稍下,他还得前往武昌军兵营收拢人心,作为武昌军节度使,他也这算是前去履职了。

    “来人。”李煜呼喊了一声。

    “节度使大人。”

    “去通知一下刘将军,我马上要去兵营。”李煜看得出来,刘仁瞻跟他之间应该也没有什么冲突。

    “不,等下。”李煜又拦下了兵丁,“带我去刘将军府宅。”

    ……

    “刘仁瞻见过节度使大人。”刘仁瞻的府宅就在旁边,他很快就赶到了,一入府宅,便看见了刘仁瞻亲自来迎接。

    “刘将军,今日不请自来,打扰了。”

    “节度使大人休息得怎样。”

    “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李煜笑了笑,随后继续道,“我想去兵营中看看诸位兵将,还劳烦刘将军指引。”李煜说得很是直接。

    “哦,既然如此,节度使大人请。”刘仁瞻也没有把什么架子,很谦让的把自己当做了李煜的手下。

    “刘将军请——”

    鄂州的情况比李煜想象的要好,他接过军政大权似乎没有太多阻碍,小说传记中的内斗夺权并没有出现。

    不过李煜可能忽略了鄂州的具体情况,这样一座小城,兵丁两万余人,而且还面临着北方巨大的军事压力,又有什么贪恋的呢。

    况且他还是皇子,哪个臣子又会跟皇子争夺权力,若是传到金陵,背主起家的皇室又会怎么看呢?

    要是李煜真的没接过权力,怕是李璟还会派人过来质问刘仁瞻。

    不过,李煜也不能在这里胡作非为,刘仁瞻就是李璟留在武昌军教导李煜治军的,同时也是对他的监督。

    两人对着队伍,很快就到了城外的武昌军大营。

    武昌军属于南唐的镇军。

    南唐最主要的是镇守金陵和一些重要地方的禁军,共有六部,又称六军卫,分别为左右神武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卫军。

    禁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各地节度使统帅的镇军,何为镇军,就是镇守一地的军队。

    武昌军就是镇守鄂州等地的主力军。

    当然没有镇军的地方,本地刺史也会训统一些乡兵,这次伐楚的信州边镐,率领的军队一部分就是乡兵,还有一部分是从周边节度使的镇兵以及中央直属的禁军抽调。

    “刘将军请。”李煜恭敬地先请刘仁瞻进营。

    刘仁瞻侧身引入。

    “节度使,这里就是兵将训练休息之地。”

    或许是提前接到了消息,大营的校场上正在举行一场演武训练。

    “节度使您看。”刘仁瞻笑着抬手指了指校场,“我们的健儿如何。”

    “很好!”李煜侧头遥望,鼓了鼓掌。

    “刘将军,这武昌军有多少人呢?”

    李煜忽的问道,刘仁瞻和旁边的几位将官一愣。

    李煜进了大营,环视一圈立即就察觉到了不对,人似乎是少了点。历朝历代吃空饷向来是大忌,也是一种常态,所以李煜进营首先就观察人员是否齐满。

    “这——”刘仁瞻一时语塞,“节度使是觉得什么不对吗?”

    李煜点了点头,“虽然我接触兵事不多,但还是有些了解的。”

    看了旁边的刘仁瞻,李煜接着道,“来时从嘉所查,武昌军有两万人的兵额,但这里看上去好像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吧。”

    旁边的刘仁瞻一听,缓了缓,苦笑道,“节度使大人有所不知,这两万人的规模是有的,不过只是是在战时。”

    刘仁瞻看起来有些苦涩的样子,旁边的将校也都低着头。

    “此话怎讲?”李煜眉头一挑,这武昌军到底玩得是什么。

    “现在大营中总共有一万兵丁。”刘仁瞻没有隐瞒,“鄂州之地穷困,大人也看到了,财力有限,只能供养一万人。”

    “那还有一万人呢?”

    “在外面屯田。”刘仁瞻不好意思地道。

    “屯田?”李煜愣了,这武昌军的经济这么拮据了么。

    “朝廷的调拨呢?不够吗?”

    “不够。”刘仁瞻摇了摇头,“本地钱粮和调拨只够养活一万人,所以我将兵丁分为两部,一部训练一部屯田,半年轮换。”

    刘仁瞻直直盯着李煜看着,生怕李煜问责。

    场面似乎有些凝滞。

    没有吃空饷,反而是军饷不够。

    “呼——”李煜轻呼了一口气,“刘将军辛苦了。”

    “这也不失为良策,解决了困境也保存了军力。”不过李煜心里此刻却是万马奔腾,说好了两万武昌军精锐,怎么变成了半屯半军的样子了。

    “现在诸州的军队都是这样吗?”李煜对兵事不熟,还是认认真真问着这位宿将。

    看着李煜没有少年的焦躁,反而沉稳地理解了他,刘仁瞻也放心下来了。他最怕的就是来了个兵书读得不错,却不顾各地实际的主。

    “各有差异吧。”刘仁瞻叹了一口气,“天子六军一直都是粮饷充足,河南道和淮南道的镇军也好点,靠近钱越的镇海军也不错。”

    “至于其它,都是勉强。”刘仁瞻叹了叹气,他武昌军虽然北面是中原强敌,但是这里大江天险,附近湖泊众多,不习水性的北方军队一般都不会以主力进攻这里。

    所以,朝廷拨付的军饷也是在日渐减少,他们主要靠着本地鄂州的钱粮支撑。

    而其卫辖的黄州、蕲州,早已不对他们直接供应钱粮了,全受朝廷调拨转运命令。武昌军驻扎鄂州,鄂州的钱粮受鄂州刺史统辖,然后供应武昌军。至于武昌军卫辖的黄州、蕲州,钱粮都是朝廷直管分配。

    北方势力南下走的都是淮河一线,压力大的河南道和淮南道的镇军自然得到的关注更多点,得到南唐各州钱粮供应更多一点。

    江南道的各路镇军完全都要看自己造化了,镇海军可能活得最好,他武昌军也还能有一万人粮饷。

    而一些远离前线安逸之地,有的镇军只是虚有其名了,连自己本地的钱粮可能都受朝廷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