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论道 2

stingr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汉末风云录最新章节!

    “高朗、雅正、谈泊、逸气、遒迈、疏诞、虚空,这些置换为法、理、气、道,使其在清淡、简朴、古质、柔缓之中营造韵味无穷的美学之道。然此韵味不在内圣,而在外王,需习者涵咏、蕴蓄,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道法之中体味那种言不尽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味。”尹铭已经将书法之道融入武学之道,只见他不知疲劳卖力的讲述道:“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气息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总之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着故也。”尹铭说完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随后又深吸一口清气,均匀呼吸。

    “此为书法之无上之道啊!”钟繇激动的缓不过气来,深吸一口气赞叹道。

    “此乃武学之巅峰之道也!”吕布极竟仰慕的说道。

    “何独武道、书道,凡是皆耳!”尹铭悠然道。

    “敢问其道?”吕布恢复了他一贯的冷酷神情,酷酷的说道。

    “治国如此,治军亦是如此。”尹铭深有其感的说道。

    “愿闻其详?”钟繇也已平复了心情,神情怡然的问道。

    “治国之道为何?国之所兴,在于长政。政之所行,在于顺民心,政之所废,是为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为之忧劳。能富贵之,****为之贫贱。能生育之,****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刑法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善治国者,必刚柔并济,德与法共行,宽严适度。故为政者知予之,为政之道也。

    而政之所兴,在于得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任官唯其才。为官择人,唯才是与。昔日秦王逐客,李斯作谏逐客书。秦王命人策马追李斯于骊邑,诚请李斯复归秦为相,当众面而废逐客令。随后便有秦王横扫六合,一统华夏,建千古一帝之伟业。高祖本沛县布衣,官不过亭长。然幸得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破大秦强军,败霸王项羽,建大汉之千秋霸业。为何?高祖曰:‘运筹惟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河;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世之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是以,《晏子春秋》曰:国有三不祥,有贤不知,为一不祥;知而不用,为二不祥;用而不任,为三不祥也。”尹铭所说的,不过是后世网络上随便看到的,但都是后人对治国之道的总结。是以,当尹铭此时说出,对钟繇、吕布二人来说有着极其剧烈的震撼。

    “何为国之贤者?”钟繇问道。

    “所谓国之贤者,如车之轮,舟之楫也。车摧轮则无以行,舟无楫则无以济,国之乏贤则无以理。国之才,犹鱼之水,鸟之林,得而生,失则死。贤才,乃国之瑰宝也!鸿鹄之所远举者,因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远举者,是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身为人君,应礼节下士,广布求贤之令,大贴招贤之榜,设礼贤馆,责朝廷、地方各级州郡下入民间,将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之贤才皆查访而出,尽数荐举为国之所用。是以,有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人才乃治国安邦之根本,系国家赖以繁荣昌盛之保证也。”尹铭已渐入佳境,随口答道。

    “可是如何辨别是否贤才?”钟繇又问道。

    “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所以欲用其人,必先知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知人之法,古多有论。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是以知人必以虚实观测之,量其长短而使用之。”尹铭说道。

    “主公神人也!繇无言可表矣。”钟繇衷心拜服,感慨的说道。

    “察古则可以知今,察人则可以知已。鉴前世之兴衰,可识今世之政事。至于我本人,所推崇外儒而内法,间中辅以道、墨、兵、农诸家,再以阴阳、纵横为导,如此以积极之无为治茫然之有为。方为理想之国度也!”尹铭说出自己的理念。

    钟繇深深一躬,叹道:“繇拜服矣!”

    “何为治军之道?”吕布淡言说道。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是以治军之道,重在严纪。君不见孙子出道之时,向吴王献上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用三千宫娥试孙子兵法是否有效。三千宫娥开始嘻嘻哈哈,视军纪如儿戏,后孙子怒斩两名吴王爱妃首领,结果众宫娥震慑,再练则部队整齐如一支劲旅。或许有人说太过严厉,可是不知小过不纠正,大祸将临头,乡间教子俗话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治军也一样,对违反纪律的人不处理,结果就是纵容更多的人去违纪,使纪律如同虚设,使命令置若罔闻。逐渐军队作风希拉、纪律松弛,这般军队能称为军队吗,这种军队能打大战、打胜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所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尹铭身为一个军人,当然知道治军重在严纪,所以从容的回答道。

    “何以治军?”吕布问道。

    “治军之道为二,一曰旨,二曰本。立军之宗旨为忠君卫道,治军之本为仁礼忠信。然治军首要为择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选,文能附众之将,用,武能威敌的之帅,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必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血性忠义。领军之将,先为血性男儿,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因此领军之将,首要才堪治民,次要不怕死,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所谓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自上古以来,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所以军中名分,须从军礼开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礼二者,虽蛮貊之邦亦可行之,又何兵士之不治呼?。所以治军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是以仁礼忠信去陶冶官兵,如此以维系军心。”尹铭不紧不慢的将曾国藩的治军之道说了出来。

    “如何作呢?”吕布问道。

    “治军之术有军训二义:一训营规,二训家规。营规是指点名、演、巡逻、放哨,家规则指禁止嫖赌、戒除游惰、慎言少语、敬重尊长。若将帅能待兵士如子弟,待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士感之矣!如此,士兵也就会像子弟对父兄那般忠义孝敬。对将帅的选拔和培养,更是需以仁礼忠信去进行教诲,使之成为忠诚之将和品良之将,以无负君父,不负国家之望。军营之内则是要靠将帅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首先将帅要做出表率,以影响手下兵士的一言一行。”尹铭说道。

    “如何导之?”吕布接着又问道。

    “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对军队进行教育,首教之为忠君,忠君必先敬畏官长。士兵不尊重长官,下级不服从上级,这便是不忠的表现。而‘信’则是处理协调同级关系的准则,信以施于同列,就是要求将帅之间、兵士之间能够相互信赖,遵守信用,彼此团结,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