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离乱人

stingr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汉末风云录最新章节!

    不日,众诸侯亦陆续而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

    其一众诸侯为: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豫州刺史孔伷。第三镇,兖州刺史刘岱。第四镇,河内郡护军将军尹铭。第五镇,陈留太守张邈。第六镇,东郡太守曹。第七镇,济北相鲍信。第八镇,北海太守孔融。第九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一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二镇,祁乡侯冀州牧袁绍。第十三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四镇,山阳太守袁遗。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驻扎于陈留酸枣。

    群雄皆到,大家基本上都是认识的,尤其是尹铭与曹、袁绍、袁术、孙坚等人更是相交甚深,到此共为大义,心中别提有多么的高兴了。众人一阵寒暄之后,曹乃命人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宽大的帐篷之内,大家都是熟人,也分不出那个大,那个小,是以一众诸侯只分左右自由散座。

    看到帐中乱哄哄一片,尹铭首先倡言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曹含笑点头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我同意孟德兄之提意。”尹铭表态道。

    袁绍心中暗喜,可是表面却再三推辞,到众诸侯皆称非本初不可,袁绍方才做勉强应允之状。

    次日,筑高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盟主袁绍登坛。

    袁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读毕歃血以为盟。

    一众诸侯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不过在尹铭看来也多是做作样子的。待袁绍歃血罢,走下高坛。众诸侯表示真心,便一齐上前扶袁绍中军帐内升帐而坐,其余诸侯则分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

    曹行酒数巡,心中慷慨万千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袁绍点头说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吾等谨遵盟主之令!”尹铭、曹等一众诸侯口中皆称惟其命是听。

    接下来就要安排诸侯们的职位,以及各诸侯的任务了。

    只听袁绍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一贯勇烈的长沙太守孙坚立即出列道:“坚愿为前部。”

    “铭愿同文台大哥共往之。”尹铭不想留在酸枣饮酒作乐,又想与孙坚多交流交流。

    袁绍听的大喜,夸赞道:“尹贤弟文武盖世,文台勇烈,汝二人正可当此任。”

    说完遂表奏尹铭为前将军,兼领杨州刺史,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责令即日起兵出征。

    孙坚与尹铭相视而笑,领令率领本部人马杀奔战场,他们选择的路线是鲁阳,这也是孙坚历史上真正的出兵路线。

    关中诸侯大举义旗,齐聚酸枣,早将董卓属下的守关将士惊动,此时又见尹铭、孙坚领二万余众屯兵鲁阳,惊得众关口急差流星马往洛阳丞相府告急。而此时的董卓自专大权之后,每日饮宴不休。其手下首席大谋士李儒接得告急文书,急忙来禀告董卓。

    董卓闻之大惊失色,慌忙召集一众将领商议对策。

    西凉第一勇将华雄挺身而出道:“相国勿虑。关外诸侯,一众乌合,雄视之如草芥。雄愿提我西凉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董卓大喜道:“呵呵,吾有西凉头虎,何惧关中群小耳!”话声未绝。

    李儒身侧一人高声叫道:“某自来相国之处并无寸功,愿与华都督并肩作战,斩众诸侯首级,以献相国。”

    董卓闻声视之,其人身长八尺,虎背熊腰,强健威武,正是斩杀丁原的并州大将高顺是也。董卓闻言心中更是大喜,即加高顺为骁骑校尉,领其本部军马,同李肃、胡轸领军五万星夜赴鲁阳迎敌;而华雄则同樊稠、张济、赵岑马步军共六万西凉军守虎牢关。

    不说关中诸侯与董卓相持,且说刘备昔日得尹铭点拨指引,与简雍二人走幽州路遇杀人奔逃余外的典韦,又巧遇本要投奔韩馥的麴义,三人一见相惜,逐结拜为异姓兄弟,刘备为长,麴义次之,典韦最小,麴义,凉州金城人也。汉平原鞠谭之后,其子避难,改曰麴氏,世为金城着姓。义少好弓马,结羌中豪帅,晓习羌斗,所部宗兵以骁锐闻。

    黄巾之乱时,皇甫嵩以左中郎将征讨,募精勇于凉州,麴义以宗兵千余从之,随击黄巾于冀州,数有战功。皇甫嵩征还长安,麹义便留在冀州,本想投靠冀州牧韩馥。却偶遇刘备,见其仁和大德,深为折服甘为其效命。

    典韦则是在一次逃亡中位刘备所看重,称其为‘恶来’,并成功将典韦收为己用。为了笼络二位大才,刘备提出与二人结拜异姓兄弟,二人甚为感动,发誓此生以死追随其左右。

    得到文武全才麹义及绝世勇猛的典韦之后,刘备又得到幽州牧刘虞的全力支持,他们兄弟三人亦为剿灭幽州黄巾军立下赫赫战功。可是就当论功行赏之际,公孙瓒却突然发难,杀死刘虞独霸幽州,迫其离开幽州。可是当今冀州有更为庞大的袁绍,兖州又有刘岱、曹等人,无奈只得四处游走。当到得河南便发生了讨董会盟,于是便领着麹义、典韦、简雍及手下二、三千人马赶赴酸枣,希望从中得利。不过,当刘备到达酸枣之际,尹铭与孙坚已经领兵奔赴鲁阳了。

    再说赵云赵子龙,六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一个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美男子了。早在黄巾起义时,本郡权贵推举赵云率领义从吏兵征剿黄巾军,如今天下大乱又携本郡义从往投公孙瓒。

    然而此时袁绍自令冀州牧,官吏民众皆往从之,对身处冀州的赵云来投,公孙瓒深以为忧。

    见赵云来附,自然是很高兴,但是心里难免有所猜忌,便对赵云说道:“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闻听公孙瓒此言后,顿感投错主公了,但是又不好反悔,只是不客气地回答道:“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公孙瓒顿时无话可说,于是勉强收赵云与帐下,从此,赵云便随公孙瓒征战。时值刘备正依附刘虞,尚未与公孙瓒交恶。且因为同窗之故,多有来往,见赵云如此俊伟不凡,大为惊奇,便与他深相结纳。

    待公孙瓒突然斩杀刘虞,与刘备断交之后,赵云便离公孙瓒而去。本想投奔刘备,却突闻好友夏侯兰来信说家中发生变故,赵云只得还乡。刘备恐其此去不返,因与握手言别,殷勤叮咛。

    赵云看出刘备的心思,但他对刘备极为敬重,于是对刘备说道:“云终不背德也。”说完还乡而去。

    待到赵云还乡见到夏侯兰才知道,他领着乡里义从走后不几天,赵家村突然遭到藏匿山林的黄巾军余孽的攻击,相依为命的妹妹赵雨也不知所踪。得知妹妹下落不明的消息后,赵云整个人几乎要爆炸了,他怪自己丢下妹妹不管,又怪夏侯兰没有好好照看赵雨,更怪那些该死的黄巾军余孽。乱发一通脾气之后,赵云便与夏侯兰二人四处搜寻黄巾军余孽的下落,当得知黄巾余孽的落脚地后,二人直闯入寨。

    此时的赵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稚嫩少年了,他除了将其师傅传授的百鸟朝凰枪使得完美至境,更是自行悟通枪法之精髓,从而自创蛇盘七探枪法。此枪法有分七探和蛇盘之分,七探为七种杀招为攻击方式,而蛇盘为快速枪使其好若不停在盘旋的蛇般,其枪快速旋转之下形成密不透风的防御公事,这也使得赵云真正跻身超绝高手的行列。

    而在暴怒中的赵云尤为恐怖,黄巾余孽整个山寨共千余口人,被赵云闯入斩杀一空,夏侯兰跟着去几乎没有动手。虽然将黄巾余孽斩杀一空,可是赵雨依然没有下落,又在常山附近百余里地搜寻了两个月,赵云终于放弃了,想到如今兵荒马乱的世道,赵雨一个孤零零的女孩又怎么可能活下来了。满怀着悲愤之情,赵云回到了常山,他还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只有自己好好的活下去,才是对已逝亲人最好的安慰。

    赵云望着夏侯兰说道:“小兰,我要去投奔刘备刘大人,你可要跟我一起去?”

    “不了,虽然刘大人给人感觉宽厚仁德,但是我却总觉得过于虚伪,我要投奔真正的英雄豪杰去。”夏侯兰摇头说道。

    “哦,那你认为这天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赵云哑然道。

    夏侯兰看了看赵云说道:“我认为天下英杰不出其二。”

    “愿闻其详。”赵云凝神问道。

    “其一为东郡太守曹,此人年少之时为洛阳北部尉,申明禁令、严肃法纪,真正做到京师敛迹,无敢犯者;黄巾祸乱之时,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如今又放下诏书征讨逆贼董卓,是为天下之英雄也。”夏侯兰说道。

    赵云闻言不以为然道:“此人宦官之后,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不过有几分机智警敏以及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罢了,算不得什么英雄。敢问其二又为何人?”

    夏侯兰复杂的望了一眼赵云,说道:“其是了不得,此人身为前朝神武大将军之后,其本身才华横溢、学贯古今、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精通韬略,他日此人必将是一个领袖群伦,号令天下群雄之霸主。”

    “呵呵,小兰你说的是那个啊,天下有如此人物么?”赵云失声笑道。

    夏侯兰一字一顿的说道:“此人便是无极候尹铭。”

    “哼,我看也不过如此。”赵云闻之大恼,“算了,我走了,但愿你们兄弟日后不要沙场上见。”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赵云虽然与夏侯兰自小亲密无间,可是他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了。

    赵云说完便匆忙的告辞而去了,他自然是要去投奔其心目中的明主刘备,而夏侯兰却是去投奔尹铭去了,两人虽然同路,可是由于投奔不同的主公,怎么也不会在走到一起去了。

    初平元年,纷乱的冀州虽然有袁绍坐镇,可是黄巾之乱才消,各地的土匪强盗肆虐而出为祸乡里,使得本就饱受战火摧残的老百姓们,再一次进入到无边的苦难之中。

    赵雨此时一个人孤零零的游走在荒凉的野地里,路上到处可以看到死尸,都是些贫苦的百姓,他们不是因为饥饿而死,就是遭遇到了土匪强盗。她衣衫褴褛,已看不出现在的她是否如六年前一样漂亮清纯,在凛冽的寒风中只得紧紧的抱着自己娇小身躯,以此让自己暖和一些。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回家,她只知道二哥投奔公孙瓒不久后,赵家村便惨遭黄巾余孽的洗劫,而她也被黄巾余孽劫掠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