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朋自远方来

雨霖居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我的三国新生活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五天,王盖一直都在忙活这典论的书写,并且自己也要留一册,以壮王家藏书。

    “徒儿,为师要离开游学了。”

    “师父,您要去哪?”

    “去冀州渤海,没办法,那袁公数次邀请,想要我收一个门生。”

    王盖想了想,只能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袁家虽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地,但是郑玄之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世家之人行事,向来鸡蛋放到两个篮子甚至三四个篮子里。

    只是……还有半月便是184年,二月黄巾便要起义,首当其冲的就是冀州。

    等到中平五年二月,郭泰等于西河白波谷再次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这也是王盖之前数次想要把那两个堂弟接过来的原因。

    不过想来历史上郑玄就没有出事,王盖便也放心不少。

    一开始拜师掺杂着功利心,但是这么些年来,郑玄对他的照顾和教导,完全是对待儿子一样,两人关系极好。

    二人别过,王盖没有做马车,而是骑着马匹来到了城外。

    “二弟。”

    “大哥。”

    王盖来到了王家的庄子,他们兄弟三人练习武艺以及跑马,都是在这里练习,以前家里有五百家丁,最起码三百人都是安排在庄子里的。

    “嗯,这些人,可用否?”

    “大哥的意思是?”

    “为我王家效死力。”

    “大哥放心,我新收进来的五百家丁,大多都是家生子,少部分,也是在大哥你的田产里佃户家的儿郎,都是自家人。”

    王盖点点头,王景这些年来也跟王盖学了不少东西,王盖也放心。有很多东西,其实一点就透,只不过没人讲罢了。

    “十日一小练,一月一大练,平日里让他们绕着庄子跑几圈,随便练练刀枪就好。”

    王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一天一练的话,王盖表示真的伤不起。

    “嗯,大哥,你是来练习武艺的吗?”

    “没有,我就来看看。”

    这座庄子一直是王景和一个旁系的叔伯辅佐管理,王盖一般也很少来。

    王允还说,王盖对于弟弟太好了,不但分其产业,还帮忙找良妻配偶,不愧是长兄。

    “王正,还有半月你就满二十了。”

    “是,属下跟了公子十年了。”

    王正是一名家生子,比王盖早生三年,一直跟在王盖身边。小的时候,就是王盖的书童,王盖对他也很好,这个年代想要读书,难于上青天,所以王正对于王盖的恩赐,牢记于心。

    等到后来,王盖大了,来到这豫州,王正那年十五岁。在王盖的帮助下,王正的父亲掌管一处王家的商铺,本人有娶了一良家子,纳了一房妾室,成家立业,有了一儿子一个女儿。

    王盖大恩大德,王正无以为报,唯舍命尔。自那之后,王正便苦练武艺力,同王盖三兄弟一样,能开二石弓。

    十斗为一石,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注1.)

    王正幼时便跟着老父亲下地干活,有把子力气,常年习武,自然是孔武有力,常伴王盖左右。

    “嗯,届时我翻阅典籍,赐你表字。”

    《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太祖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

    闻言,王正明显的呼吸声笨重粗缓了起来。

    “正,谢公子大恩!”

    “嗯。”

    对于王正的表现,王盖也不意外。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字的,甚至有的人连名字都是乱七八糟瞎起的,就差井上、山上什么的了。

    虽然表字一般都是长辈赐予,但是对于王正来说,王盖对于他,对于他家的帮助,无异于再生父母。

    偏偏王盖还待他不错,不像别人对于下人像牲口一样用,如今王盖要给王正赐字,王正自然喜极而泣。

    “嗯,我们回府吧。”

    “喏。”

    一顷地二十亩,王盖准备散出去五百顷,只留一半。这一顷地一佃户,一户最少也是三口,王盖对于这些佃户非常好,不但不压榨,还借他们耕牛和农具使用。

    个个对他感恩戴德,这要是扔了,倒也是白瞎了。

    “怪不得五日便找到了五百效死力的壮丁,想来应该是报恩的。”

    王盖想了想,便去找到王景,决定再加家丁数量两千人,毕竟养得起,三个月之后,这家丁可比钱粮有用。

    唉!都怪这该死的年代!真是让人头疼!

    王景听后,比较诧异,面露难色。

    “怎么了?”

    “大哥,你不会是想造反吧?三千人什么也干不了啊,你连这一郡都拿不下来,还是韬光养……”(注2.)

    王正连忙转过身,离这兄弟二人十步远。

    王盖一听,连忙干咳道:“咳咳!二弟!慎言!为兄并不是要造反,只是……罢了,你听为兄的就是了,你见过为兄做错过事吗?”

    王景听了王盖的解释,脸色忧虑不得半分缓解,但还是去招办了。

    王盖拍了拍王正,二人骑马打道回府。

    “嗯,就算我要造反二弟都是跟着我的,想来那个爱跟我吵嘴的三弟,也是如此,哈哈。”

    王盖骑在马上,想起了刚刚王景那个样子,不由心中一暖,诶?眼睛进沙子了。

    “公子,有人前来拜访。”

    “哦?告诉他,我父亲王允进京了。”

    “公子,此人是来找你的。”

    “哦?找我的?何人?”

    “这倒没说,他说他是颍川来的。”

    王盖眼珠一转,笑道:“准备好酒菜,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来了。”

    “喏。”留守在家的王经,立刻去安排。

    王经的情况和王正差不多,王盖一共有三个可用之人,分别是王正、王经、王仁。

    现在家里无人,王经负责看家,稳重老成的王仁则去负责秘密收购一批枪头和刀剑。

    至于甲胄,那玩意是真买不着,老王家这么多年的积攒,拢共也才一百多件。

    有那么一句话,叫大汉的名士在豫州,豫州的名士在颍川。

    颍川郡是豫州最接近都城洛阳的郡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个离首都很近的地方,交通又很发达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是战略要地,所以王盖压根没忘那去。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颍川郡有四大家族,分别是:颍川荀氏、颍川陈氏、颍川钟氏、颍川庾氏。

    王盖与荀彧、荀攸、陈群、钟会、庾遁等人,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文学上多有来往,也算是半个知己。

    唯有司马徽和徐庶,是王盖为数不多的好友。

    “元直兄。”

    “王盖,几月不见,你好像又壮了。”

    “原汁儿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注3.)

    “嗯?等你小子有了表字,我也给你起个外号!”

    王盖与徐庶扯了一会皮,看向司马徽,故意做出极其夸张的表情,惊呼:“呦!这不是水镜先生吗?久仰大名!”

    “哼!╭(╯^╰)╮”

    王盖和徐庶对视一眼,哈哈大笑:“哈哈哈!”

    三人闲聊片刻,司马徽道:“你这家伙小小年纪,尚未有表字,却有了这般家业,老夫羡慕了。”说完顿了顿,继续道:“什么时候开饭?你比较富,我们今天来补补油水。”

    想当年,司马徽还是那个清高拔俗的人,但是后来,他遇到了王盖。

    王盖一听,好家伙,来我家做客还想点菜吃?当即不客气道:“有朋自远方来,当驱之别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鞭打三十,虽远必诛。”

    司马徽:???

    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