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董卓的宴请

雨霖居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我的三国新生活最新章节!

    那捻须思索的文士也是有些迷茫,道:“如果儒所想无错的话,那么这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必定是谯县王盖的部队。”

    为首之人有些惊喜道:“谯县王盖?难道是写出《使至塞上》的王盖?”

    文士点点头,自信道:“没错,这个方向,这种旗号,这样的人马,想来也只有王公子一人了。”

    “哈哈哈!好!速速派人前去查看!如果真是他,那我定要与他痛饮一番!”

    李儒面露难色,提醒道:“主公,战事期间,军中不可饮酒。”

    为首之人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战事?这哪有战事?那张角跟个老王八一样,怎么喊都不动地方,能有什么战事?”

    “这……”

    好吧,我居然无法反驳!那张角自从卢植被换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城迎战,简直就是一副城亡人亡的态度。

    真就没天理了!守城战与野外遭遇战的区别可太大了。如果是野外遭遇战,李儒敢出计策用五千人打黄巾数万人。但是一旦黄巾贼成为守城方,这敌我差距就大大缩小了!

    “主公,若要饮酒,请移步军帐,并且派李傕将军、华雄将军和牛辅将军,各领两千人马,轮流警戒。”

    华雄是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尉。牛辅,董卓的女婿,任中郎将。李傕则是董卓的得力干将,与郭祀并称为董卓的左膀右臂。

    “文优啊,何须如此,那张角不过一山野术士,手下兵将尽是贱民,不足为虑。”

    “主公!臣……”(注1.)

    董卓一听就是脑袋两个大,挥手道:“好好好,就按你说的办。如果真是那小子,就直接备好酒食。”

    李儒笑着摇摇头,便去准备了。他生在司隶左冯翊郃阳,自然知道这些世家子弟自幼锦衣玉食,若是不想让王盖掀桌子领兵离开,就要好好准备一番。

    “唉!希望王公子自己带来的粮草能够多撑一段时间,要不然这两万人人吃马嚼,这谁受得了啊。”

    李儒也知道董卓为何如此高兴,第一是真的欣赏这个孩子。第二就是王盖的家族。

    董卓没有儿子了,比袁术爱孙策还要过分。李儒三天两头就听见董卓说王盖有大才。

    再一个,就是董卓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急需得到士族的认可。董卓撑死算个豪强,连寒门都比不上。

    注意“门”字,它的意思不是家里简陋的大门,而是指的“门第”!

    而能被用“门第”称呼的都是“显贵之家”,累世公卿的大家族。这些家族从汉朝开始,通过做官和土地兼并等手段,在一地形成很强的威望和势力。

    而如今,又实行“察举征辟出仕”,大都是根据“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也就是说,官吏从“门阀士族”的家庭中选出,根据这些大家族的势力,来分配官员名额。

    例如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二十岁就出任濮阳县长。后来,直接被汉灵帝的大舅子何进调到中央了,任中军校尉。

    以上说的门阀士族都是大地主了,而在大地主和贫民之间,还有一些中小地主。他们就是所谓的“寒门”,属于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

    “寒门”到底有多“寒”?中小地主“寒门”是没有当官途径的。虽然钱不缺,就是挤不进“士族”做官的圈子。

    而豪强呢?依仗财、权势力横行不法之人罢了。广占土地,役使贫民耕种纳租。听着牛逼……虽然的确很强,但是相比董卓的“同事”,就差的有点大了。

    刘秀依靠南阳、河北地区豪强势力支持,建立东汉,豪强势力在东汉更加迅猛发展,许多豪强是地主、官僚和商人兼于一身。

    士农工商,沾“商”字就贱。

    “公子,我们到了。”

    王盖见城门早已打开,还有一文士正在大门口等候,便上前询问。

    王盖看见了李儒,李儒自然也看见了王盖,李儒看着眼前这支队伍,心想:想不到,这小子还真带着两万人就来了,士气不错,大概万余战兵,这么看来,自带的粮草应该能撑上十天半个月。咦?这六员小将气势倒是不错。

    李儒见王盖过来,便迎了上去:“在下李儒,见过王都尉。”

    嗯?李儒?

    王盖迅速的打量一番后,翻身下马,拱手道:“盖拜见先生。”

    李儒连忙扶起,道:“公子这是为何?还请速速进城,把酒言欢。”

    王盖之所以这么客气,主要是怕董卓拿捏他,让他的人马去送死。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只弓箭,左右驰射。其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

    这要是董卓犯病给他一刀,这谁顶得住啊。

    “先生,不知我这麾下士卒,该在何处驻扎。”

    “公子无需理会,吾自会派人前去指引。”

    “既然如此,还请先生引路。”

    “请。”

    “请。”

    二人步入城中,便看见满城的街道上,全都是各个派系的将士,没有一个百姓,想来是害怕兵灾吧。

    “嗯?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异族?”

    “公子,这些异族是羌人,是儒主公麾下士卒。”

    经过一番解释,王盖才想起董卓的发家离不开羌人。

    董卓年轻时就曾经到羌人居住地游历,依仗地主豪强的出身和富足的资产,多与羌族部落酋长交往。

    他那野蛮凶狠的性格和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们都畏他三分。不仅乡里人不敢惹他,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地方豪帅们经常带着大量的牲畜和财物前来拜望,与董卓称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里的情况,见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寻思如何来利用和控制他们,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罗亲信,为自己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于是,在野心趋使下,董卓丝毫不吝惜花费自己的家产,每当羌人豪帅来家作客,他便杀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帅,以取得他们对自己的支持和拥护。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激董卓的“豪爽”,所以都归附他,愿意听候他调遣。

    一次,一个羌人豪帅见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无几,便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上千头牛,赠给董卓。

    除了结交羌人,董卓还注意保持自己在当地豪强中的地位和影响,凭着他非凡的才干,拉拢、兼并其他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力量。

    同时,董卓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之徒,他们为董卓的义气所感动,后来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当时董卓就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这样一来,董卓通过控制更多的羌人,为他如今的势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时之间,董卓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董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满足于边远豪强的名分,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

    董卓发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御敌以制敌”的战略方针。不仅完成了任务升了官,还获得了数十万的羌人支持。这种“蛮族”是最可怕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兵员。

    王盖见到的,就是董卓带来的一小部分,总共一万人。毕竟维持的军队数量太大,粮草是真的吃人家产。就靠着朝廷的补给,那简直就是放弃人生。

    “董将军教化蛮族,扬我天威,实乃朝廷幸事,佩服。”

    李儒闻言,高兴的邀请王盖赴宴,王盖想了想,便随着李儒,前去拜见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