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鲁王三计兴宜都

天上的小青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蜀汉复起最新章节!

    “至于府君担忧孤的安危,愚以为大可不必。明府君威风凛凛,用雷霆万均之势铲除文氏,虎威不可冒犯,震慑一郡,区区毛贼岂敢在郡中放肆猖獗。况且有壮士柳休然侍卫在侧,虎狼之士护卫身旁,安全应当无虞,府君无需挂怀。”

    “殿下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只是……”廖化拿手抚摸颌下短而浓密的胡茬,沉吟不决,显得有些为难。

    瞅见廖化这副扭扭捏捏的样子,刘永瞬间明白这货恐怕早就愿意答应的,只是在这儿故意摆出他为难难办,想卖一个好价钱。

    “只是什么?廖府君有什么事但讲无妨。”

    见自己的意图被识破,廖化也不卖关子了,开门见山道:“殿下不愧天资聪慧、英武不凡,一下就看穿了臣的心思,臣也不藏着掖着了,臣出任宜都郡守就是接了一个烂摊子,郡中衰败荒芜,人物凋零,如果不想些另辟蹊径的法子,想要等郡中慢慢恢复元气生机恐怕得好几年。然而现在宜都又碰上战事紧急,战火随时可能重新燃烧到秭归,慢慢休养生息无论是时间还是条件上都不被允许。殿下非常聪明,臣想问问殿下有没有方法能让宜都尽快兴旺强盛起来且无需花费数年时间?”

    搞了半天在这儿等着我呢,刘永心里暗道。

    关乎政事民生,刘永没有草率作答,而是深思熟虑了足足有一刻钟,整理了一下思路,组织好语言才对廖化说道:“承蒙廖府君看重,不以寡人年小智微轻视寡人,反倒咨询寡人郡务政事,寡人思前想后倒有三计,可以帮助廖府君振兴宜都。”

    “愿闻其详。”廖化搓了搓手,摩拳擦掌,十分期待。

    刘永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先抛出振兴宜都郡要达到的效果,先说总论后分点详谈:“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足食又在强兵之前。”

    “第一计,因为战乱动荡民户逃亡、田土荒废,希望廖府君能厘清秭归县各乡、亭的无主之地将之收归官府所有,然后派遣郡卒在上面实行军屯。军屯所得与郡府六四分成,屯田吏卒所得六成当中,其中三成由军吏按品秩级别分配,另外三成平均分配给所有屯田士卒。”

    “善!”廖化神奇的盯着刘永,原本他只是死马当活马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这一试成功了、试对了。刘永提出的这个计策不错。

    “第二计,巫县在秭归以西毗邻巴东郡郡治鱼腹县,位于后方暂时不用担心刀兵之灾,府君同样应该丈量清楚巫县无主的土地,招募流民、佃农、穷人到巫县安家,授与田土,官给耕牛、农具、种子,约定田税十税五。”

    “以上两计既可以充实宜都的户口、兵源又可以增加田税、粮食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刘永语气平稳,清楚明了的讲出第二点,廖化是彻底服了,惊为天人:“殿下年仅十岁竟有这般见识,当真天才英博、亮拔不群,臣不如也。”

    从诛除文氏到现在,对于如何发展兴复郡中廖化思忖终日仍然没有跳出“诛暴扶弱”、“省爱民役”、“教化风俗”、“倡学止恶”的思想桎梏,截然相反的是鲁王不过思考了片刻,就智计频出。

    他中人之资,是真的比不了啊。

    “谢廖府君夸赞,君过奖了。”客气一句,刘永继续吐露计策:

    “第三计,宜都郡领县五:巫、秭归、夷陵、夷道、佷山。吴军主力被我们汉军主力纠缠在秭归以东的夷陵、夷道,无暇它顾。佷山县在秭归东南、夷道以西,孤悬在外,廖府君何不趁此机会派兵驱逐东吴所置的佷山长、丞、尉,选派郡朝吏员担任佷山长吏,将佷山县全境纳入宜都郡府的势力管辖范围,收复佷山县。”

    讲到第三计刘永一边讲,廖化一边命令郡功曹詹晏提笔记录在竹简上面,等詹晏记录完第三计的内容廖化又把刘永第一计、第二计的内容大概复述出来,让詹晏记下。有纰漏错误的地方还请刘永校正了一下。

    待三个计谋完完整整的记录在册,廖化认真详读了两遍,也向刘永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殿下的一、二两计都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唯有这第三计…………不同于巫县走水路离秭归很近,佷山离秭归陆路有三百六十余里,又不通水路,路途遥远,反倒离夷道县城只有二百余里,万一有事臣恐远水解不了近火。”

    “这不难,凡事都有两面性,廖府君咱们既可以把佷山视作我们宜都的软肋,也可以视佷山县是我们死死插入宜都郡南部的一个钉子,让东吴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人太少了打不下来,想要打下来又分不出太多兵力。”

    刘永耐心解释,开导廖化:“至于佷山究竟是砧板上的鱼肉还是吴军啃不动的硬石头,关键在于府君选派的县长是否能力出众,能够率领吏民修补城防,训练士卒,安抚百姓,囤积粮草以及守卫城池。做到以上之外,还可以时不时往东边的夷道打打秋风,骚扰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嗯,好,这下臣唯一的疑惑也没有了,此事大有可行之处。”面对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鲁王,廖化诚心实意的向刘永拱手致谢,有实力的人,无论高矮胖瘦、年龄大小,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尊敬。

    并且

    此时他的脑海里竟然不可自抑的萌发出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鲁王如此聪慧高才,若天子有不忍言之事,继位的是鲁王那季汉君明臣贤,形势一片大好,中兴汉室岂不是指日可待?

    不过这样的想法一闪而逝,廖化很快就把他压制住了,上已立阿斗为太子,希望太子也能像鲁王这样贤能吧。

    抛去心中一些胆大出格的想法,廖化回转心神,指出刘永在地方长吏任免上的小错误,“不愧是聪明绝顶、异于常人的鲁王殿下,臣深佩服之。但殿下好像弄错了一件事,汉家制度:县满万户置县令,不满万户置县长,县令长品秩三百石到千石,乃命卿受命于天子也,臣无权任命。”

    “哦,是,是,廖府君纠正得对,寡人忘记了。”刘永无伤大雅的笑了笑,向廖化承认自己的失误,虽然他的专业是学历史的又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倒背如流,但很小的细节有时候也难免会记错、忘记。

    “虽然臣不能直接任命,但佷山长、丞、尉的人选臣可以向朝廷表奏举荐,并且臣推表举荐的人选,朝廷一般不会予以否决。”廖化狡黠一笑,有时候看比自己聪明人吃鳖,也是一种乐趣。

    刘永无言以对,“额……”

    廖化复对刘永道:“臣信守承诺,殿下帮臣解决了一大难题,作为回报臣也允许殿下出城居住。从。不过臣还有一个条件……”

    廖化没有直接说出他的条件,而是转移话题,谈起了仕进之道,“当世之时,普通人做官步入仕途分为四途:一是从军征战,立下军功;二是郡县称誉,名动天下,被三公、刺史、郡县守令征辟为属吏;三是察举制,举孝廉、贤良方正等;四是乡亭为吏,由里正、求盗、亭长到乡蔷夫、游缴皆课考为最,步步递进。”

    讲到这里廖化望向刘永的目光里颇有玩味,甚至有些暧昧捉弄的意味:“听说殿下的参乘车右柳隐孔武有力,曾为豪族家兵、部曲,知兵事,能识文断字。这样的有才之士,不想仍然是白身,臣想征召柳隐为门下贼曹,为臣门下五吏之一,掌盗贼警卫事。还请殿下忍痛割爱于臣!”

    什么意思?

    混账!君子不夺人所爱!

    你廖化不是知道柳隐是孤的人吗?虽然他现在还是白身,但只要孤得势,柳隐的前途就不可限量。

    刘永怒不可遏,差点拍案而起,然而廖化下一句话又让刘永坐过山车般转怒为喜,连看向这个数度拒绝冒犯自己的廖化廖元俭的眼波也温柔了起来。

    “征召柳隐为臣门下贼曹后,柳隐将代替臣于阳安聚监督守护殿下。之后,在冬十一月初的时候,州举茂(秀)才,郡国举孝廉。臣准备举柳隐孝廉,再向诸葛丞相举荐柳隐试守佷山县长,满一年后考察合格则转为真。”

    “廖府君,孤别的不问就问一句——此话当真?”刘永不顾自己的体型比廖化小得多,一把向前拽住廖化的右手手腕。用力拿捏住,非常急切的想得到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