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巳节宴饮斗诗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孙礼之并不急着回营,而是跟着张家父子回到车队,三人上了同一辆马车。

    此时张奎已经缓了过来,崩裂的虎口也被仆人包扎好了,只是王家麻烦没找成,反而自己人前落败,心里甚是不快。

    刚一上车就抱怨了起来,“父亲,孩儿从未吃过如此大亏,实在是心有不甘,我们可不能就这么放过王家!”

    “哎,也是为父失算了,没想到那王家大郎竟武艺如此了得,我也是着实咽不下这口气,只是急切间难觅良谋,”说着转头看向孙礼之,“不知礼之可有良谋助我父子?”

    只见孙礼之嘿嘿一笑,“将军莫急,好戏才刚开始,后面定要让那王家父子难堪。”

    略一思索,接着道:“安节度最是崇尚魏晋风骨,好诗文,昔年王羲之兰亭宴饮留美名,今日上巳自也少不得效仿一二。况那王都使虽是武将,却亦是琅琊王氏之后,如若胸中毫无点墨,一诗难出,那就不只是自己丢人,连祖宗的脸面也一并丢了,岂不痛快。”说完笑而不语,看向张家父子。

    “先生妙计!”张奎兴奋得忙竖起拇指,只是一时忘了虎口之伤,旋即呲牙咧嘴起来。

    “礼之不愧是姐夫智囊之首,果然善谋,今日如若替我父子出了这口恶气,来日定少不得一番报答。”张霸先也是眼前一亮,遂承诺许愿起来。

    “将军无须多礼,你我虽分属文武,却皆是安节度心腹,彼此理当照应,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孙礼之想到安节度夫人张氏这层关系,露出几分谦虚讨好之意。

    “那就有劳礼之了,来日我定向姐夫替你多多美言就是了。”说着二人会心一笑。

    官府营地内各家的帐篷早就备好,按照品级围绕在安节度大帐两侧。

    众人入得营来,先是安排家里的男仆女婢们布置一应所带之物,待兰汤沐浴,去除身上污浊之气后,换上华服,文武各官携家眷纷纷赶往大帐前。

    此时,大帐之前早已备好香案,各色供品陈列其上,一年高长者立于案前,是为今日祭祀主持。

    其下一位老者立于众人之前,年约五十有余,一身袍服用料颇为考究,面色端庄,略显上位者威严,此人正是平卢节度使安师儒。

    待吉时一到,两厢鼓乐齐鸣,那长者高声唱和,众人依礼而行。

    不多时,只听长者言道:“请安节度诵祭文。”

    于是,安师儒上前一步,接过仆人呈上的祭文,略一清嗓,甚是庄重,诵读起来。

    “维己亥上巳佳节,吾等平卢子弟,华衣夏礼,致祭于地皇伏羲娲皇女娲之前曰:

    於维圣神,挺生邃古;

    开物成务,继天立极。

    功参二仪,出震承乾,

    泽被生民,勋垂奕世。

    简编明备,累朝之治法相传;

    弓剑留藏,千载之英灵如在。

    泽被生民,仁周寰宇;

    寿国寿人,允怀锡类推恩之盛。

    兹以慈宁万寿,懋举鸿仪;

    敬晋徽称,神人庆洽。

    惟神昭鉴,佑我邦家。

    呜呼!

    尚飨!”

    诵读完毕,众人再次向高禖之神郑重行礼。

    直到长者唱和,“礼成。”祭祀仪式才正式结束。

    此时已近日中,众女眷跟随安师儒夫人张氏去旁厅宴饮,众文武携家中子弟随着安师儒步入大帐正厅。

    按照朝廷礼仪,文官居左,武官居右,依次而坐,皆因唐朝崇尚道教,引《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之意。

    安师儒端坐上位,左手文官首席是淄州刺史,名唤“曹全晸”,今年已高寿六十一岁,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其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曹勖曾任徐州刺史,父亲曹珙曾任淮安太守,少年时即以忠孝闻名,素负大略,智勇过人,弓马娴熟,于懿宗咸通年间中举,任河南都尉,后因平贼有功,擢升为淄州刺史。

    因之现虽为文官确有武将之风,可谓文武双全,然其是前任平卢节度使宋威手下的得力干将,颇为倚重,一度曾官至平卢节度副使。

    到了安师儒执掌平卢,屡受排挤,仅为淄州刺史,顾念其朝中还有几分人脉,不便过于打压,然亦不受重用,只是资历最老,素有威望,故居文官之首。

    右手武将首席自是王敬武,虽非安节度心腹,然战功卓著,军中甚有威望,如遇战事还要依仗,故颇为拉拢,居于武将之首。

    王敬武下首就是张霸先,不时向王敬武之位望来,其觊觎王敬武手中军权已不是一二日了,没少在安师儒面前进谗言。

    今日本想在入营前当着众人的面给王敬武一个下马威,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此刻眼神中除了贪婪又多了几分恨意。

    张霸先对面文官次席就是孙礼之,其与左右同僚正寒暄着,偶有余光射向张霸先,手指不经意间敲敲桌案,示意“放心,一切都准备好了。”面上泛起只有二人能懂的笑意。

    待各文武都依次入席,安师儒说了几句场面话后,众人便宴饮起来,或与相熟同僚饮酒叙旧话家常,或与左近同僚攀关系,更有甚者斗起酒来,场面一时热闹非常。

    安师儒满面红光,笑着接受着下属们的敬酒,一时多喝了几杯,兴致颇高,很是享受。

    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气氛渐至顶峰,只见一人起身,正是孙礼之,向着居于上位的安师儒一揖到底,“今日逢此上巳佳节,遥想昔年王羲之曲水流觞之美名,我等也来即兴赋诗几首,传一段临河宴饮之佳话,不知安节度意下有何?”

    安师儒本就好诗文,此时酒兴正浓,一听孙礼之的提议,连连颔首,“礼之提议甚合我意,我们就以文助兴,不知哪位愿拔此头筹?”说着含笑望向诸人。

    “属下不才,愿作拙诗一首,仅抛砖引玉尔。”孙礼之忙接过话,抑扬顿挫吟诵起来,全诗合辙押韵,颇为工整,引得满堂喝彩之声。

    “献丑,献丑。”孙礼之表面谦虚着,实则对此诗极为满意。

    唐朝文风鼎盛,好诗文者甚多,借着几分酒意,又有数人即兴赋诗,不乏文采出众者,满堂喝彩之声不绝于耳。

    此时,孙礼之看似陶醉于诗文之中,摇头晃脑品味着,只是不经意间朝左边角落一人挤了一下眼儿。

    那人会意,起身说道:“久闻王都使乃琅琊王氏之后,家学渊源,定然诗才斐然,今日何不作诗一首,我等共赏一番?”

    王敬武闻言,眉头一皱,看了那人一眼,当下心如明镜,“此人是孙礼之的走狗,向来为其马首是瞻,看来定是孙礼之与张霸先合谋,欲使我当众出丑,好报今日营门之仇,果真小人,甚是可恶!”

    只是王敬武平日虽偶也行文作诗,然多年军旅生涯,对诗文一道并不擅长,作诗尚可,佳作难成。

    此时珠玉在前,如何作得!?难堪事小,有辱祖宗之名事大。因之踟蹰半晌,面色渐红。

    随着时间的流逝,众人目光望来,王敬武越发尴尬。

    就在此时,一个颇为清亮之声自王敬武身后响起,透着几分朝气,几分自信,“安节度,诸位叔伯长辈,我父近两日身体有恙,方才又多喝几杯,想来此时定颇为不适,诗意何来?”

    说话之人正是王师范,稍一停顿,接着道:“承蒙父亲闲暇之时,多有教诲,小子学得几分诗文皮毛,愿替家父作诗一首,不知可否?”说着望向安师儒,等待回音。

    王敬武回头看了儿子一眼,一股欣慰之感涌上心头,同时亦难掩担忧之色,“大郎虽好儒,也喜诗文,只是毕竟年岁尚轻,所作诗文如何比得上这些舞文弄墨半生之人?”

    王师范微微点头,示意父亲自己心中有数,请放宽心。

    此时,传来安师儒略带勉励之声,“大郎一片孝心,怎能不允,但作无妨,不求出类,工整即可。”

    闻听此言,王敬武转念想到,“看来安节度不知此中隐情。”

    张霸先、孙礼之二人也未出言为难,不是出于善意,只是觉得王师范如此年纪,学文不过十载,能有多高水平?能写出诗来就不错了,心下想得全是待其作完诗如何刁难羞辱。

    王师范拿起酒杯,迈步而出,望向帐外淄水青山,略一沉吟,彷佛心有所思,诗意上涌,猛然仰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口中吟诵起来《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词诵毕,满堂皆静,鸦雀无声。

    半晌后,安师儒击掌大呼:“妙,妙,妙!”一语惊醒众人。

    平日与王敬武相熟之人都投来欣慰之色,大部分文官陶醉于词中意境,频频称赞,尤其是坐在王敬武正对面的曹全晸,看着王师范的双眼精光四射,丝毫不掩欣赏之意,之前营前战张奎是勇,现词惊四座是才,颇有几分自己当年的风范,越看越是喜爱。

    要说最激动的,非王敬武莫属,看着儿子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间激昂陈词,语毕而四座皆惊,顿感老怀大慰,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哉!

    王师范只是静静的立于厅中,眼望穹顶,众人都当他还沉醉于词意之中。

    实则不然,灵魂深处的师师,正在虔诚祷告,嘴中碎碎念着:“各位宋朝先辈,哦不,是晚辈,小子,哦不,你们祖宗我今日遇难,借你们未来名作一用,莫要介意,介意也没啥用。反正你们祖宗我人品还是可靠的,专利还是你们的。我是演员,只是拿来演戏而已,善哉,善哉。”

    估计苏轼听了这段祷告,鼻子都会气歪了,大呼:“说好的诚意呢!?”

    这时,一声质疑把王师范带回了现实,“这首词虽好,只是这早生华发,不应是年轻人所说,我怀疑这可能是抄袭之作。”孙礼之攻讦着。

    “小子只是有感人生匆匆,借华发达意而已,何来抄袭之说,诸位此前可有听闻此词?”王师范沉着应对着。

    孙礼之一时语塞,众人想了想,也确实未曾听闻,不疑有他。

    这时,张霸先上下大量王师范一番,阴阳怪气说道:“今日上巳节,众人皆着华服,以示祭祀之诚,独你一身常服,是为不敬神明,如此无德之人,岂能作此美词?”

    “故蜀丞相诸葛孔明有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小子齿岁尚幼,欲效仿先贤以俭固德之根本,岂是无德!”王师范自幼读书,典故熟知,当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孔子家语·在厄》有云: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穷苦境遇尚不能改君子品节,朴素常服安能改我祭祀之诚!”

    “我朝诗界泰斗杜工部亦有诗云: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大丈夫志在四方,吃苦尚且不惧,岂会将衣着常华与否放在心间,又与诗文何干!”

    王师范一气呵成,驳得张霸先面红耳赤,口不能言,一众文武频频点头,上位安师儒亦有几分赞赏之意。

    只是孙礼之仍不愿相信,也不想计谋落空,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说道:“虽我未曾听闻,然实不敢相信此词是出于年轻人之作,要是解疑说来也不难,大郎可再作佳词一首,以自证。”

    张霸先虽不通诗文,确知不能就此放过王家父子,也随声附和起来。

    曹全晸却对孙张二人如此刁难年轻人颇为不满,便出言助王师范,“孙长史此言差矣,如此佳作岂是说作就能作出的?若是作不出,岂不误了年轻人的名声?”

    厅内众人也觉曹全晸所说很是在理,只是孙张二人还在坚持,一副要和王家父子死磕到底的架势。

    王敬武早已怒在心中,只是起初不便发作,现孙张二人丑态毕露,肆意刁难,惹起众怒,便不想再忍,正欲怒斥,只听得王师范放声大笑,“孙长史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小子不才,再作一首以正清白,又何妨!”

    豪言脱口而出,引来众人目光,赞赏的有之,如曹全晸,担忧的有之,如王敬武,认为王师范年少轻狂的也不乏其人。

    见王师范答应了,孙礼之抢先言道:“好,有胆魄!我等洗耳恭听。”

    王师范嘴角微微上翘,又露出标志性的表情,大喝一声,“酒来!”

    有仆人持酒壶上前,欲给王师范斟满,只见其伸手夺过酒壶,仰起头,对着酒壶大饮一口,高呼痛快,借着酒意于厅中吟诵起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首不够再来几首!”王师范酒兴大起,出口四宋词。

    王师范边喝着酒,边高声吟诵着,待得涓滴不剩时,杯停语歇,双目扫视众人,最后目光停留在孙礼之身上,嘴角再次翘起,笑言道:“孙长史,如此可够,还须再来几首否?”

    孙礼之早已懵了,半晌无语。

    王敬武放声大笑,看着孙张二人吃瘪的样子,心中很是畅快。

    上巳节后,王师范“杯酒和五词,信步唱六绝”之才名传遍平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