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分田地又见扩军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转眼间,三日过去,破浪营将士的家人陆续迁来济阳县,牛存节也带着牛家村八十户乡亲赶回来了。

    又见到牛老伯,只见其精神更显矍铄,走起路来更有力量,仿佛时光逆转,人也年轻了。

    “王县令,恭喜高升啊,我都听存节说了,这次平叛你可是居功至伟,跟着你这样有本事的上官,咱儿子有奔头啊!”

    原来,老人从儿子口中,得知王师范是如何勇而有谋、谋定而动,如何爱兵如子、赏罚分明,像自己儿子这样没有背景的人,只要勇于战事、忠心护主,也会因功升迁获赏,老人能不为儿子跟对了人而高兴吗?

    尤其是儿子累功升官至都头,百人之长,让老人眼中精光更胜!人家王县令乃将军之子,方得以都头起家,如今仅仅一个多月过去,自家儿子也升至此职,如不是事实就在眼前,老人就是被打死也万万不会相信的,可见其难,比登天!

    “王县令,你别嫌我啰嗦,来之前村里的老兄弟们都求着我跟你说说情,这次可得收下他们家里的小子,这不都看存节跟着县令,如今出息了,他们想入破浪营都想疯了,呵呵。”

    王师范笑着上前,握住老人的干枯手掌,真诚中透着爽直,说道:“老伯莫要过谦,这可不是您啰嗦,而是您在村里有威望,为人热心更有担当,我眼下也需要您这样信得过的乡中耆老帮忙呢!”

    “哦?王县令有何处用得上老朽,自当竭尽全力,不敢稍有推辞。”老人露出好奇之色,略弯的脊背也挺了起来。

    “算上破浪营将士家眷、牛家村的乡亲们,还有寿张、济阳两地的乡亲们,此次屯田足有近千户之多,正是需要人手管理的时候。老伯熟知农事,人又有威望、担当,自是最合适的人选,可要多多帮衬小子啊!”王师范笑着说出事由。

    “只要王县令信得过老朽,我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定要将县令交代的事办得妥妥帖帖!”老人在牛家村时就是干这个的,也算是专业对口,索性拍着胸脯应承下来。

    “只是那加入破浪营之事......?”老人带着几分恳求的语气,又追问了一句。

    “哈哈,我之前就说过,再招兵之时定收下牛家村那些共同抗击山贼的弟兄,此次自当兑现诺言,破浪营欢迎他们!”想起那些为保护乡梓,不惜与山贼搏命的血性汉子,王师范没有丝毫迟疑。

    “谢王县令!”跟在牛老伯身后的牛家村乡亲们,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牛存节的兴奋之声也混杂其间。

    随后几日,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展开了。

    杜荀鹤带着县里的吏员,亲身前往田间,不仅要保证每家每户的田亩数,还考虑着地力的肥沃程度,务求做到公平。

    当然,破浪营将士家中田地不仅是其他人家的两倍,地力也更肥沃些,这是一种对荣誉的表彰,乡亲们对此并没有意见,只是家家男儿都欲报名入破浪营,从军热情异常高涨!

    另外,为便于管理,王师范提出了“保甲法”。即每十户组成一保,设保长一人;五保为一大保,设大保长一人;十大保为一都保,设都保长一人,千户共编为二都保。

    以牛老伯和王彦章之父为二都保长,其中从寿张县跟随而来的五百户乡亲自成一都保,由王老伯管理,毕竟同乡之间更好沟通。

    破浪营将士家眷、牛家村乡亲和从暴家解救出来的济阳本地乡亲编为一都保,由牛老伯管理。牛家村乡亲自不必说,凭借牛存节目前在破浪营中的威望,破浪营将士的家眷也认同牛老伯。

    至于那济阳本地乡亲,本来就怀着感恩之心,而且以牛老伯的热心,想来亦能相处融洽。

    之前跟暴家发生冲突那日,最先跟王师范说话的老伯,后来知道是姓于,王师范把他任命为大保长,管理原本的暴家佃户,有其配合牛老伯,就能更周全一些。

    待田地分好,王师范向这千户乡亲发出征兵令,扩军目标三百人,择优录取,至于标准自是要比当初组建破浪都时有所降低,毕竟选拔的范围小了。

    但却胜在忠心可用,别忘了他们家中的活命之田都是王师范给予的!至于军事素质,可以日后加强训练,再打过几场仗自然也就上来了。

    考虑到破浪营除保境安民,尚有征战之责,不能时时刻刻照顾到屯保,随即王师范想出应对之策。

    去掉加入破浪营的男丁,凡一户有两丁以上者,要出一人为保丁,耕田之外按时操练,维持治安,战时代替破浪营守护乡梓。

    如此可得保丁千人,规模可观,还不费钱粮。为保证操练水平,会从破浪营中选择优秀官兵指导训练,还会从保丁中选择训练积极优异者担任各级头目,以示激励。

    随后,杜荀鹤派专人下发种粮、农具到户,耕牛因数量有限,每一大保分一头,大致每户一月可使用半日,由大保长分配,务要公正,如发现不公之事,可以向都保长反应,追究责任,而都保长由县里统一管理,主要负责人就是杜荀鹤。

    得到大片田地的乡亲们热情空前高涨,都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耕作大军之中,积极补种,尽量挽回春耕误时的损失。

    卯时初刻,就纷纷踏出家门,直到烈日当空,依旧弯腰耕种,不觉辛劳。偶有微风,不足以吹干汗水,草色遥遥望去青翠欲滴,走近却颇为稀疏,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两日后,破浪营招兵测试的日子到了。

    济阳南门外,挤满了乡亲们,从城楼上望去,可称人山人海。各家不论男女老幼都赶来了,年迈的父母和家中的姊妹是来加油助威的,小伙子们兄弟齐上阵,一个个摩拳擦掌,如过江之鲤,欲越破浪营这座龙门。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寄托着家人的期望,是那多出的五十亩田地,也寄托着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没看到破浪营将士那般朝气蓬勃吗?那里有着他们梦寐以求的渴望。

    随着王师范一声令下,第一关负重越野考核开始了。他们没有整齐的队伍,咋看去,有种乱哄哄的感觉,细看之下,尽是人人争先、不落人后的青春热血。

    这群小伙子,虽然长期食不果腹,看上去瘦弱不堪,但骨子里却潜藏着惊人的耐力,那是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养成的坚毅。

    在规定时间到来的那一刻,三千多人中足有五百人先后冲过了终点,其中跑在最前面的二十多人,成绩并不弱于破浪营老兵,这大出王师范意料之外,“真是好兵苗子!”心中窃喜不已。

    休息半个时辰后,第二关力量考核开始了。不像第一关还有体力分配的技巧性,这一关简单直接,爆发全身最大的力气,举起自己的极限重量,耗尽最后一分力气,做到最多的举起次数。

    这五百小伙子都是好样的,后面四百余人实际上差距不大,只是招兵人数有所限制,仅以一丝微弱劣势淘汰了后两百名,但王师范命人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待日后经济实力增加,能养更多兵时,再优先录取。

    其中引为佳话的是,牛家村之前战山贼坚持到最后的那十余人,尽皆名列前茅,虽有王师范的承诺,但他们用自己的优秀证明了自己值得信任。

    更出人意料的是,原来暴家佃户于老伯的五个儿子,亦是成绩突出,乡亲们还特意送给他们一个雅号“于家五虎”。

    而最让人跌掉眼镜的是,王彦章那个年仅十岁的弟弟,王彦童,竟然也闯入了前五十名!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莫欺少年穷啊!

    但是,此次选兵前王师范做了规定,家中有二子者,只取一人。像王彦章已在破浪营中,家中就王彦童一个弟弟,故只能劝其回家,为避免浇灭孩子的进取热情,王师范勉励道:“彦童,你先回家侍奉双亲,在保丁中好生历练几年,等你兄长结婚生了儿子,届时我亲自去找你,来做我的亲兵!”

    随后,王彦童的一句话,逗乐了众人,却羞红了他兄长王彦章,“阿兄,你可得快点给我找个嫂子,也别太挑了,能生孩子就行了,争取一年就给我弄个侄子出来,加油啊!”还边说边用力挥着拳头。

    至于于家的五个兄弟,虽然按照规定可以参军四人,但王师范考虑到不能过于影响生产,只留下了老大和老二,让其他三人回去侍奉双亲,好好务农。另外承诺,让他们在保丁中担任职务,并嘱咐他们好好干,等过上几年,于家子孙繁盛了,也会亲去,招他们为亲兵。

    那些家中有子侄入选破浪营的,面上的喜悦藏都藏不住,羡煞了众人。没有入选的犹自不甘心,紧紧围拢着王师范,请求收下自家子侄。

    王师范心中虽喜,却是为现实所困,只好鼓励大家道:“乡亲们的心情我都理解,只是眼下生产是最要紧的,大家吃些辛苦,好生耕种几年。

    等到家家都有余粮,小伙子们都成亲开枝散叶之时,王某定会前来招兵,只盼那时乡亲们不要不理睬我啊!”

    王师范说得有趣,乡亲们回应的都是,“王县令,你什么时候来招兵,我们都报名!”

    在一片拥护声中,扩军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