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掌控济阳暗卫出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告别王师范,王灵策马直驱盐场,第一时间就宣布了王师范的特赦令,一千私奴欢呼雷动。

    随后,王灵又投下第二颗重磅炸弹,宣布所有人都可以获得普通保民待遇,每户可分田五十亩。人群中躁动起来,王灵又继续加把火,将加入保丁、县兵、破浪营的对应福利一股脑抛出,终将这群刚得解放的私奴又轰上幸福的天堂。

    见众人情绪已经调动起来,王灵适时展开洗脑工作,“乡亲们,你们即将得到的幸福,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王县令所赐,我们是不是应该拥护王县令?”

    “王县令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坚决拥护王县令!”群情激奋。

    “王县令说了,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留在盐场,当然不能让大家白白辛苦一场,他保证让大家都吃饱,表现优异者还能升职。

    来之前王县令特意嘱咐我,先将众望所归的李老伯升为管事,负责盐场生产。此外,所有人都有月俸,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留下?”

    王灵经王师范同意,决定树立一个榜样。

    “感谢王县令的信任,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他了,我留下!”

    在盐场干了一辈子的李老伯,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重用,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我也留下!”

    “......”

    所有人都跟着响应,足见李老伯威望之高,这个人选对了!王灵圆满地完成了稳定盐场的任务,心中的担子瞬间轻了不少。

    随后,从保丁中选拔县兵的工作开始了。

    经历了两次战斗,这批保丁都得到了初战的洗礼,其间涌现出一批好苗子,尤其是于家那三个兄弟,但考虑到保丁这边也需要得力之人统领,就只把老三于永海调入县兵。

    这次选兵很快就结束了,效率比以往提高太多了。

    王灵按照王师范整编破浪营的办法,将原县兵骨干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以老带新的方式尽快形成战斗力。

    随即派出四队人马,择济阳县四方要地建立关卡,一边把关,一边就地训练。盐场和县城两处也是如此。

    保丁得到王师范的命令后,也开始负起巡逻之责。在县兵、保丁都分区就位的情况下,济阳县境尽在王师范掌握之中,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也别想瞒过。

    筹备多日的分田工作,在外部安全环境有了保障后,有序开展起来了。

    牛、王、于三位老伯被杜荀鹤分别安排到三个方向协助吏员,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无地农民,最是了解大家的心理,话也能说到心坎里,对消除矛盾、顺利分田帮助很大。

    而杜荀鹤本人则穿梭于三地,随时掌握分田情况,还把王师范特意嘱咐的,给县兵、破浪营将士补发田地的事也一并抓了起来。

    心情是兴奋的,身体却不堪疲乏,县务压于一身委实不易,这也暴露出王师范手下内政人才短缺的尴尬。

    然,付出的辛苦终是结出圆满的果实,算上已经分下的田亩,屯田总数已然达到五十三万五千亩!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都快赶上了元和年间鼎盛之时的田亩规模。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请愿之事,事情起于原来县里账册中所记的五千户有田之民,他们眼见屯田新政红红火火,不仅每户发下的田亩数超过自家,还有县里的优惠税收、各项扶持,纷纷自发到县衙前请愿,请求王县令一视同仁,也把他们编入屯保。

    此外,他们还有着小心思,想着有了王县令的保护,可以免遭往年的盘剥。

    王师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却提出由县里统一规划,田亩数不会差分毫,只是地点会打乱。思虑再三后,他们都接受了县里的条件。

    王师范这个举措不是无的放矢的,恰恰相反,是经过仔细盘算的。

    加上这五千户,全县屯田户数达到一万五千户,以五百户为一都保,尚需都保长三十名,大保长三百名,保长一千五百名。

    王师范考虑将最先屯田的老人都升为保长以上之职,再由他们推举良善朴实的亲近保民,填补其余空缺。

    欲将屯保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这就势必打乱分配,所以王师范未雨绸缪,先提了出来。

    于老伯因其尽心尽力,此次被提升为都保长,而最早的都保长牛、王二位老伯,则被王师范郑重任命为济阳县屯田总管和副总管,负责屯保具体事宜,上级主管依然是杜荀鹤。

    最终,全县屯田总数达到了七十八万五千亩!大大超出元和年间水平,且还未算上县内五户乡绅名下的数千亩良田。

    只要等上两三年,济阳县必将大治!

    虽然几千亩良田,在此刻的王师范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但考虑到仅存的那些佃户之生计,王师范决定把那五户乡绅找来谈谈。

    当然,王师范并没有妄想让其恢复佃户的人身自由,毕竟乡绅的田也是需要人种的。

    此外,在知识阶层垄断的当下,能够识文断字之人必是出自士绅之家,所急要的内政人才只能此中找寻,故不想将士绅阶层得罪到底,还是得留几分情面。

    准备提出一个意见,将乡绅和佃户的收成分配比例调整一下,乡绅们让些利,佃户们日子也能好过些。

    王师范还欲抛出一个诱饵,就是将之前和杜师商定的三十税一之商税比例公开,且言明没有中间盘剥,经商获利比原来更为可观,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些补偿,毕竟有实力经商的也就是乡绅阶层。

    这五户乡绅本就没有靠山,平时做事也是谨小慎微。眼见暴家庄那般庞然大物,都被这少年县令翻手之间剿灭,哪里还敢有意见?况且按县令所说,经商所得确是会超过以往,足够弥补让出的利益。

    “不知每年收成中的五成分给佃户,县令觉得如何?”五人中年纪最长者试探问道。

    王师范早就从王灵那里了解了情况,知道此人姓刘,名之训,祖上出过州官,只是最近数代渐渐淡出官场,但仍不失诗书传家,德行学问亦是远近闻名。

    “倒不必如此,分给佃户四成即可,毕竟诸位家中皆是人丁兴旺,自当分得更多些。”王师范卖给刘员外一个面子,也动了笼络其人的心思。

    “久闻刘员外德行学问俱佳,师范欲复县学,想邀员外出山以为教谕,不知可愿否?”王师范抛出了橄榄枝。

    “王县令抬爱,岂敢不受?”

    刘之训并非没有出仕之心,只因时局使然,朝廷困于京畿,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故科举录取的人数逐年减少,就算考上也多半是京中小吏,而地方上多是武将掌权,文人想要出头,太难了!

    见王师范有爱才之心,且诚心相邀,当即起身拜领。

    “好!以后县学之事就有劳刘教谕了。另外,诸位亲朋好友中有德才兼备者,尽可向我举荐,县学中的训导、县衙中的属吏皆虚位以待!”王师范笑着诱惑道。

    闻听此言,其余四人也看到了机会,纷纷举荐家中子弟。

    王师范又补充一条,须经他与杜县丞考核后量才而用,五人连连称是。

    将济阳县乡绅收入羽翼后,县中再无人敢挑衅王师范的权威,或是阳奉阴违,此刻的他,才是真正的济阳县之主!

    解决了诸多政事,王师范又将目光投向了军事。

    首先是保丁选拔之事迫在眉睫,因为原有保丁选出三百人充实到县兵之中,仅余的七百保丁负责全县屯保的治安有些力不从心。

    保丁征集令应运而出,或是出于对王师范的感恩、拥护,或是那免除劳役的待遇,应征之人近五万之数!

    最后,只留下考核成绩排名前一千三百名者。重新编组后的保丁有两千人,分为东西南北四营,每营五百人,各自负责辖区治安。

    未免落下操练,王师范定下定期考核制度,由破浪营总教头王重师负责,同时鼓励各营之间比武竞技。

    同时,也把考核制度应用到县兵和破浪营,特别规定,考核不合格者将被降级,破浪营降到县兵,县兵降到保丁,反之,考核优异者优先晋升。

    一套独立于战功之外的晋升与淘汰体系,在王师范军中确立下。

    即使在非战之时,军中之人也不敢稍有懈怠,尚武之风吹遍济阳县。

    优厚的待遇自然要与卓越的战斗力匹配,王师范可不想重走魏武卒的老路,靡费资源,却战力日减。

    领会王师范用心的刘鄩,主动提出全营拉练要求,并请求定下各都每月比武的常例。

    王师范自然无有不准,更是不遗余力鼓励道:“我会命人制作一面锦旗,上书‘破浪勇士’,由每月比武第一名轮流持有,亲兵队也加入。

    在我们破浪营,第一是比出来,是打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而此刻的王灵却不在济阳县!

    王师范遂将县兵中最资深的都头许威找来,勉励道,“王县尉现有要事在身,顾不到县兵训练之事,你一向兢兢业业、毫无怨言,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今日本县擢拔你为副尉,务必把县兵训练抓起来!”

    这许威也性情中人,七尺高的汉子竟然痛哭起来,“只要县令信得过我,就算肝脑涂地也必尽心县令之托!”

    他的遭遇有些类似李献,停在都头职务上很多年了,后无背景,前无门路,早就绝了晋升之望。现在当面被上官表扬,还提升职务以示器重,苦水上涌,直接泪崩。

    “老许你这是作甚,好日子还在后头,只要有我王师范吃的,绝对饿不着你许威!”王师范当真是晚唐好政委,政治工作时刻在线。

    “让县令见笑了,我这大老粗也没啥说的,县令只管吩咐,都听您的!”许威真心实意地表着忠心。

    淄川城,最热闹的坊市中,今日新开了一家酒楼,名曰“吟风楼”。其高足有三层,面开五间,雕梁画栋,无不彰显豪奢。

    楼内更是不乏精巧宜人的雅座,别有亭台的贵宾小院,外加特色佳肴、精酿美酒,刚一开张就隐有淄川名流汇聚之势。

    此刻,楼中一处偏僻角落坐定一人,正是王灵。

    他透过卷帘,看着往来各色人等非官即贵,管事、小厮应对得当,一切运转如常,悬着的心总算安定。

    这是暗卫在济阳县外的第一个据点,王灵几经考虑,最后才决定在这淄州治所建一所最高档的酒楼。

    一则可从淄川本地官绅酒后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州府之事,二则能从来州里办事的各县贵人口中,窃得各县情报,实为淄州情报枢纽最佳选择。

    人员配置上,王灵精挑忠诚可靠之人担任管事、跑堂,又选心腹机灵之人充当杂役。

    其中酒楼大总管这一牌面人物,安排了从破浪都时就跟随自己、向以稳重著称的沈宏。他前身是王敬武的亲兵,忠心绝无问题。

    当然,这个计划是经过王师范批准的,毕竟投入颇多,王灵不敢自专。

    选用人员亦一并上报,出于对王灵的信任,王师范并未改动。

    只是吟风楼大总管一职十分紧要,其实际身份是淄川县暗卫负责人,所以,临行前王师范特意召见了沈宏,勉励一番。

    “沈宏,你为父亲亲兵多年,对我王家忠心不二,这些本县心中有数。

    此去淄川,经营暗卫,毕竟不同于沙场两军交锋,对你来说是一个考验,但本县相信你的能力,尽管放手去做!”

    而沈宏虽出身行伍,却在王敬武身边多年,耳读目染之下,对上层间如何打交道,心中是有数的,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宏定不负县令信任!考虑到有些官绅可能见过我,为防被人识破身份,属下会善加易容,暗中收集情报,为县令效力。”沈宏显然是有心之人,已然进入角色。

    “好!去吧!”王师范不复再言,唯有坚定的目光不曾摇曳。

    暗卫的触手已经悄然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