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全晸陨落东路退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帅帐内,曹全晸仍然有些六神无主,一夜苍老的脸庞上,风干的泪痕依稀可见。

    帅案上摆着的物件,都是曹翊生前所用之物,睹物思人,悲痛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至悲莫过于此。

    其身后,呆呆伫立的曹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两日来,能够给老父亲带来些许安慰的话,早已说尽。

    现在,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地自责,自责于自己的无能,上马不能救兄长于生死,下马不能宽慰老父亲于悲伤。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情愿死的那个儿子是自己,而不是兄长,也许老父亲能被自己一向器重的长子所宽慰,不至于如此悲痛不已。

    王师范静静地走近,尽量压低了声音,唯恐惊吓了再无往昔风采,只是一个垂垂老矣、晚年丧子的老父亲,极其细微地呼唤道:“大帅。”

    曹全晸缓缓地抬起雪白头发之下,那布满褶皱的苍老脸庞,凝视王师范良久,老人心中明白了,因为这是与贼将郑天王交战两日来,王师范第一次回到自己面前。

    “贤侄,到了最后的时刻,是吗?”

    “伯父,东路军伤亡近半,幸存者也多是疲敝之师,恐怕......撑不过明天了,哎,都是师范无能。”

    王师范话到嘴边有些犹豫了,但看着老人那种说不出感觉的目光,他还是选择说了出来,不忍一向关照自己的老人,死得不明不白。

    “不怪你,你做得已经很好了。接下来,本帅将收回指挥权。另外,老夫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贤侄能答应吗?”

    曹全晸伸出干枯的手掌,“紧紧”地握住王师范的双手,虽然王师范没有感到丝毫力度,却知这是老人用尽全力的最后嘱托,郑重地答道:“能!”

    曹全晸微微侧头,想要转向看看身后的小儿子曹翔,却终是无力转动,遂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阿翔,你过来。”

    曹全晸将走过来蹲在自己身前的小儿子的手,放到王师范手中,仿佛在诉说生命尽头的遗嘱。

    “阿翔是个单纯的孩子,老夫就拜托给你了,日后莫要再让他上战场,让他做个衣食无忧的普通百姓,或做个管理文书的文职,只要平安就好。”

    王师范没有去问,为什么没有将曹翔托付给曹存实?

    他知道,这一定是曹全晸深思熟虑的结果,至于理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是否答应。

    王师范本就与曹翔交好,且受过曹全晸恩惠,不假思索应道:“伯父尽管放心,师范会照顾好翔弟的。”

    “好!那就把东路军的将领,都召集过来吧。”

    说完这句话,曹全晸就闭上了双目,积攒着最后的力气。

    众将得到曹全晸的帅令,知道将有大事发生,都纷纷迅速赶了过来。

    很快,帅帐内多了几分生气,但却比数日前少了不少人,因为他们都在这两日的防守战中,壮烈殉国了。

    曹全晸睁开双目,畜养的精神在这一刻爆发,低沉并带着几分悲凉、几分决绝,道:“今夜将无法行动的重伤员留下,其余人全部撤退,一应撤退事宜由师范全权负责。

    本帅乃全军之首,这擅自撤退的罪责,就由老夫一人全部承担。为给朝廷一个交代、给陛下一个交代,老夫将留下,与贼战至最后一刻!

    老夫死后,众将拥戴我侄曹存实为天平留后,如待老夫般,尽忠于他,并上报朝廷,相信看在老夫为国捐躯的份上,陛下会同意的。

    至于我儿阿翔,就让他跟师范回平卢镇,做一个平民百姓吧。”

    话毕,老人缓缓闭上了双目,头颅如不受控制般垂下,孱弱的身躯无力地倒向一旁,他死了!

    但留下的最后面容,却是释然、解脱和慈祥,因为他将与自己器重的长子,相聚于阴曹。

    “父亲!”

    “叔父!”

    “伯父!”

    “大帅!”

    ......

    帅帐内响起了声声呼唤,众将的脸上充斥着不受控制般滑落的泪水,不谈以往的恩情,就是此刻,老人以自己的死,换众将的生,亦足以融化任何坚强的内心。

    “参见大帅!”

    第一个回过神的王师范,立即以下属之礼,拜倒于曹存实身前,坐实其天平镇留后的身份。

    虽有曹全晸的托孤,却未免人心不和、或者曹存实猜忌自己,遂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而且有战力剽悍的破浪营为依托,天平镇各将也不敢稍有异议。

    “参加大帅!”

    众将一同承认了曹存实的留后之名,曹翔也不例外。

    “众将请起!”曹存实自觉进入角色,看向王师范,接着说道:“贤弟,依叔父临终之言,由你指挥全军撤退,你尽管吩咐吧,天平军自本帅以下,皆听令行事。”

    见王师范没有利用这段时间积累的威望,觊觎天平镇留后之位,曹存实直接投桃报李。

    “大帅,老帅的尸首,怎么办?”王师范问出了这个自己不能决定的难题。

    “阿翔怎么想?”曹存实问曹翔。

    “全凭兄长做主!”曹翔老实答道。

    “叔父生前宁死不退,我等后辈当全了他尽忠报国之志,将其尸首就留在营中吧。

    带走生前衣物,回到天平镇再行安葬,以为衣冠冢。

    后面如何撤退,师范你来主持吧。”

    沉默一会儿的曹存实做出了决定。

    “末将领命!

    时间紧迫,我军的一线生机,只在于利用今晚夜色掩护,全军快速赶到泗水边,乘舟沿泗水而上,经沂州撤退。

    为免引起贼军注意,须多扎草人,放于寨墙之上,以迷惑敌人。

    全军将士每人只随身携带三日干粮,其余累赘之物尽皆舍弃。

    由大帅亲率天平镇众将先撤,本将自率破浪营,为诸位殿后。”

    王师范就势说出撤军计划,并且由自己的破浪营承担了最危险的任务。

    因为一旦贼军警觉,破浪营将有深陷重围,甚至殒命沙场的可能,是顾更显高义。

    “贤弟高义!”

    “王县令高义!”

    曹存实和天平镇众将见王师范有舍生取义之志,将生的希望优先给了自己,无不真心感佩,都在内心默记王师范的仁义之举。

    “从帅营中分出五百匹战马,给破浪营的兄弟留下”曹存实对部下吩咐着。

    转头看向王师范,又道:“贤弟,你就莫要推辞了,有这五百匹战马,你们破浪营就人人有马了。

    事不可为之时,尚能向徐州方向机动求援,也算本帅这做兄长的,一点心意吧。”

    王师范也不矫情,因为这确实是他最需要的,干脆应道:“多谢兄长!”

    很快,撤退的命令迅速传达到每一名将士的耳中。

    扎好的草人担负起了夜间执勤的任务,只携带三日干粮和随身兵器的东路军将士们,集结到了帅营后门。

    曹存实痛下最后的命令:“送走不了的弟兄们上路!追随老帅的英灵,光荣的去吧!不能让他们,再承受贼军的侮辱与残忍!”

    天平镇众将默然领命,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伤兵太多,都带走不现实。

    王师范也没有反对,只是对刘鄩,小声吩咐道:“我们破浪营的五十名伤兵,不管轻重,都要带走!”

    “是!”连旁边的王重师、王彦章、牛存节三将,也跟着刘鄩一起回应。

    “和曹存实的狠绝迥异,还是县令仁义。”正是四将心中所想。

    后门打开,天平军先行,破浪营断后。

    王师范命王彦章率领亲兵右队封锁大营左翼的贼军哨探,又命王重师率领亲兵左队封锁大营右翼,自己与刘鄩、牛存节率领第一、五都将士,向泗水边行进。

    亲兵两队的骑兵们,在深夜中如潜伏的猎豹,捕杀着贼军偶尔过境的哨探。

    能够如此完美的完成任务,多亏了二王的胆大心细,他们离开大队人马后,就分别潜伏到贼营左右两翼。

    见有往东路军营盘而去的哨探,立刻悄悄派人,无声截杀于远处。

    等贼军主将郑天王,终于发现不对时,天已经亮了,东路军包括破浪营在内,尽皆登舟,沿泗水直奔沂州而去。

    得知东路军动向的郑天王,当即火冒三丈,直接下令,火烧山丘上下的东路军营盘以泄气。

    随即欲引大军追击,恰在这时,营外来了黄巢的传令兵。

    五日后,东路军行至沂州地界,放出的哨探并没有发现追兵,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了。

    王师范恐有追兵赶来,只是尚未被发现,遂决定就地布防,阻止可能的追兵。

    而曹存实,则欲赶回天平镇以掌控局势,不至因叔父之死而发生变故,他对崔君裕的叛乱可是记忆犹新的,遂毅然率领天平军继续后撤,返乡而去。

    两军分别后,王师范当即下令:“于泗水与沭水之间布阵,在泗水上设置铁索拦河,并将木舟拖拽到沭水一侧,派人沿沭水而上,接应王猛所部。”

    原来,早在撤退的第一日,王师范就命王灵派出暗卫,通过他们的渠道,快速送信回济阳县。

    传令破浪营第二、三、四都人马星夜支援,以王猛为主将,至沂州汇合。

    济阳县城防务则交由县尉许威率县兵负责,另通知邵播破浪营的最新动向,请求其协助加强济阳县防务。

    泗水和沭水并不相交,在泗水设置铁索可拦住追兵,沭水却不用,它是王师范为破浪营,留下的又一条退路。

    一日后,王猛所部得到接应后,乘舟而下,与王师范汇合在泗水、沭水之间的营盘。

    王猛、王铁、李献三将的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那是因为他们终于有机会出战了。

    而王师范等人,脸上却挂着劫后余生、兄弟相见的喜悦。

    一时间,破浪营的实力大涨,王师范也有了抵抗贼军追兵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