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淄州票号和驿站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确定勤王大计后,整个淄州五县的官吏立刻行动了起来。

    每座县城的街头巷尾显要之处,一夜间就贴满了征兵告示。

    天刚亮,就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其中有识字的,但更多的是不识字的,他们急切地询问:“快给俺们说说,这告示上都写了啥?”

    “好消息啊,破浪军和各县县兵又要扩军了,待遇还是原来那般优厚,这个大家伙都知道,赶快回家准备应选吧!

    我家三个儿子都必须去,哪怕选上一个也好啊!”

    一个识字的教书先生打扮的文人,热情地给大家读出了告示的内容。

    其他的围观百姓,听说“破浪军又扩军”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立刻高喊着“快回家,让小兔崽子们准备起来”便化作鸟兽散,纷纷向家的方向快速奔跑而去。

    各县屯保的各级保长,昨夜就得到县里的征兵通知,他们当即挨家挨户的通报,散落在淄州五县的屯保保民们顿时沸腾了,他们兴奋得一夜未睡!

    道理很简单啊,只要家中被选中哪怕一个男丁,他们家就将再拥有一百亩属于自己的田地啦!

    那可是这群世代耕耘在田间地头的保民,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就是王师范最坚定、最有力的支持者。

    天刚亮,各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甚至各县的屯田副总管和总管的家门前,都挤满了报名应选的青壮小伙子。

    保长们知道大家的心情是何等的兴奋、激动和渴望,毕竟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自家的子侄更是要去应选的。

    当然,除了再分得田地外,他们也有报答王刺史知遇之恩的情感在内心涌动。

    须知若没有王刺史的信任,自己可是万万当不上屯保中的管事之人,更不会有这般温饱无虞赛神仙的幸福日子啦。

    于是,他们纷纷出言安抚道:“大伙别着急,一个也落不下的,只要年满十四岁,未过三十岁,都在应征之列,都有机会被选上!”

    然而,最令王师范和一众幕僚意外的是,乡绅子弟也报名参选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它说明了淄州乡绅阶层对他的认可,愿意与其结为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且这些高门子弟多从小习文练武,一旦用好,破浪军的实力将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基层军官的战术素养。

    不过,也要提防有异心、私心者混入破浪军,故影卫在王师范的直接指示下,立即行动起来,防患于未燃。

    但也仅仅是做到心中有数而已,王师范并不担心因他们的加入、或可能的小动作,就能轻易地动摇破浪军的军心和忠心。

    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须知可是他亲手给了,构成破浪军主体的保民子弟及其家人,能够生存下去的可能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何况他们家中还多有供奉着王师范的长生牌位呢。

    经过多次扩军,对于选兵标准和具体流程,主事者早已驾轻就熟。

    破浪军中抽出部分老兵当作裁判,对于违规者坚决剔除,最终,军师敬翔按成绩优劣排好名次。

    多余者以备下次扩军之用,或遇到战事紧急时作为快速补充兵力之选。

    为了保证不流失好苗子,那些达到破浪军选兵要求,却因名次靠后而落选者,都被编入了保丁队伍,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基本的军事训练,成长为破浪军主要的后备力量。

    除济阳县外,其余四县的原县兵也加入了这次选兵。

    王师范想借此机会将县兵中的糟粕去除、取其精华,再补充进新生力量,由破浪军老兵担任都头、县尉,最终彻底将这支武装纳入自己的掌控。

    各县的县兵规模被定为五百人的编制,新任县尉皆由破浪军都头充任。

    经过数次大战的洗礼,他们积累了不少的战场经验,再经万胜军校二期的培训,不仅夯实了基础的统兵知识,更成为校长王师范的绝对心腹。

    县尉之下的五个县兵都头,皆由破浪军老兵充任。一则便于指挥,二则利于开展训练。

    当然,他们的待遇等同于在破浪军时,并没有降低,而且王师范也做出了保证,两年后他们可重回破浪军,军职提升一级。

    毕竟二线部队立功升职的机会少,对于有着强烈荣誉感的破浪勇士,确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所以,该抚慰的还是要抚慰,何况作为上位者又怎能亏待亲信呢?笼络还来不及呢。

    三日后,王师范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是这样的:破浪军一万精锐,五县县兵共两千五百人马,淄州屯保共有保丁一万人。

    此次扩军新提拔起的队长以上军职人员,和因泗上之战立功提拔者,同为万胜军校二期学员。

    三百余破浪军精英汇聚到万胜军校,他们将是破浪军的拳头、手指,是王师范麾下的骨干,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领会战斗意图,方能如臂使指。

    王师范对他们很是重视,特意让敬翔这样的智谋之士也加入到军校教学之中,同时成立了针对营、军两级的中级军官培训班,主讲历史经典战例分析。

    毕竟现在的破浪军营指挥使麾下足有兵力一千五百人,是正常编制的三倍,也确实需要其提高军事素养,何况军都指挥使呢。

    另外,亲兵中选出精锐五百人,分为五都,由于家五虎分别担任都头,独立于龙虎亲军左右营之外,专门负责王师范日常警卫工作,战时紧随其出战,并只接受其本人的命令。

    破浪军的训练也没耽误,由留守的副职带领训练,底层战斗力也在逐步生成。

    就在扩军、练兵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后,淄州五县县衙、甚至州衙前的布告栏中,又贴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消息:“寻访名医”。

    这个布告是王师范亲自下令贴出的,因为他早就了解到张文蔚的弟弟张济美患有心脏病多年,多方寻医,至今仍未治愈。

    病魔时常折磨着他,让一向奉行仁孝恭谨的张文蔚可是愁坏了。

    为此,王师范想利用手中的影响力帮助张家解决这块心病,而且命王灵让暗卫亦在各地留意、寻访名医的消息。

    王师范的这个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张文蔚兄弟和其年迈的母亲,母亲将张文蔚叫到近前,眼圈里尚有泪光浮动。

    嘱咐道:“儿啊,王刺史是个有心人,之前听你说他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竟然还能把你弟弟的病放在心里,替我们家寻医问药,这份恩情我们张家得报。

    而且从中也能看出他对你的器重,你可要用心办事,替王刺史多多分忧,咱们张家男儿可不是亲厚不分之人啊。”

    张文蔚本就有此打算,再听了母亲的敦敦教诲,更是不能不尽心尽力,回应道:“母亲放心就是,孩儿晓得,断不会尸位素餐的。”

    随后,张文蔚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关在自家书房之中,冥思苦想淄州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在哪里?一连数日苦功,终于灵光一闪,有了眉目,遂直奔州衙向王师范谏言而来。

    “主公,属下近日闭门苦思,对淄州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或能锦上添花。”

    王师范睁大了眼睛,显然有些意外,毕竟他可是没有布置任务啊。

    张文蔚竟然主动为淄州、为自己谋划,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管其想法是好是坏,先听听总是无妨的,遂鼓励道:“张先生请详细讲来。”

    “眼下淄州盐、铁、绢帛业务已经步入良性循环,屯田政策也落实得很好,只是在商业上有所欠缺,致使商税收入寥寥无几,故属下想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促进淄州商业的繁荣。”

    张文蔚先把淄州大致情况分析一下,然后指出了自己的意图所在。

    “张先生说得极是,商业确实是淄州的短板,那依你之见,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大唐自立朝以来,商业上就多以铜钱结算,然我大唐毕竟缺乏铜矿,遂致使市面上铜钱不足。

    再加上各地渐有禁止铜钱出境的情况发生,这就更给商贸往来、尤其是跨地域的商贸往来,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故我们可以从解决铜钱流通上着手,让商人在淄州行商更加便捷。”

    “张先生有何高见?”

    “也不是张某的高见,朝廷之前就用过这个办法,只是因这些年流寇横行,执行起来多有不便,才渐渐被弃之不用,久而久之就遗忘了,这个办法就叫做飞钱,亦叫做便换。”

    “具体做法如何呢?”

    “这个办法最早是由各道地方政府在京都长安的办事处,也就是进奏院,想出来的,后来在各军各使中广为传用、甚至中央户部的度支盐铁也用过。

    具体做法是,商人将货款交给进奏院,进奏院制作一张票券,也叫文牒或公据,分成两半,一半给商人,另一半寄回本道,商人回到本道后,合券核对无误后,就可以领回货款了。

    如此好处十分明显,既消除了商人因携带大量铜钱而被中途抢劫的风险,又解决了因铜钱不足导致的商业流通不畅,而且还使得地方政府不用再往进奏院运钱了,皆因往来商人获得便利的同时,也解决了进奏院的花销问题。”

    王师范听懂了,这不就是后世的银行汇兑业务嘛,确实能节省货币的用量,而且对于唐朝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局面,亦必然会有改观之效。

    只是这里边有一个问题,王师范提了出来。

    “这个办法是好,只是这里有一个信用问题,商人凭什么会将铜钱存入类似进奏院的部门,要是遇到留难怎么办?他们怎么肯轻易存钱呢?”

    王师范这个问题一抛出,倒是让张文蔚有些措手不及,不是他没有想到这种情况,而是他没想到主公一语就切中要害。

    从短暂吃惊中恢复过来后,他满含钦佩道:“主公果非常人,一语中的,此中确实存在这个问题。

    当年还是懿宗在位时,就发生过地方州府留难的失信之事,商人立刻就不敢再汇款了,待朝廷发现其中弊端后,于咸通八年下令各州府不许留难,才复使商人恢复信任。

    故欲在淄州效仿,就必须由州府出面,并以两税作为担保,最好再借用主公的威望,明令五县不许留难,以此博取商人的信任,让他们敢于把货款存进来。”

    “这个好办,可以我的名义,下令五县以两税为担保,在县城中办理飞钱业务。

    不是要开出票券嘛,索性统一命名为‘淄州票号’,具体到五县就是‘淄州票号济阳县分号’等,张先生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只是难免要先投入一部分资财......”张文蔚说出一个实情,就等待着主公最后的决定。

    考虑良久后,王师范终于下定决心,用极其肯定、不含一丝犹豫的语气,回复道:“建立票号的本钱由州府来出,其需要用钱之处,无非就是多雇佣几十名吏员,再加上往来五县传送票券。

    一则所需支出尚在州府承受范围内,二则五县商贸往来频繁后,商税收入自然逐步增加,日后会弥补一应支出的。

    此外,本刺史还有一个一石二鸟之策,就是在各县交通官道之间,每隔五十里建立一个驿站,驿站里备好快马,可以使票券的传送更迅捷。

    而且这个驿站体系还可用于军情、政令的传送,使淄州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有警即闻。

    至于每个驿站所需开支,可以选一户农家作为驿卒,再给他们划出一些田地,自给自足就是了,不用州府一文钱。”

    张文蔚激动了,他万万没想到,跟主公一番交谈下来,竟然聊出这么多的好处,不由得再次钦佩道:“主公妙策。”

    二人取得共识,王师范最后确定道:“此事按我们刚才商定的办,具体细节就劳烦张先生和杜别驾详细谋划,本刺史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立即行动,把‘淄州票号’和驿站尽快建立起来。”

    “好,属下这就去找杜兄。”

    张文蔚兴奋而急切应道,后告辞离去,自然是去杜荀鹤的办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