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招降

隐士记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问鼎最新章节!

    多尔衮再一次搂着杜勒玛亲热,突然被半声惊呼惊醒了春梦,他猛然跃起,赤条条的就去刀架上拔刀。

    他在半空中被人制服了。

    他的前面,坐着一个年轻人。

    “睿亲王,风流快活也不是减压的办法呀?给你的信件总得有个明确的答复啊。”坐在他面前的人是李来亨派来的信使,这人也是他重点培养的特种兵。他的名字叫刘文辉,二十岁,天生异质,做老九的接班人是块好材料。

    他厌恶地看了一眼多尔衮下腹的那又长又粗的驴卵,又瞟了一眼床上那娘们。不可否认,这女人太美了。

    多尔衮沮丧地萎缩在地上。刘文辉身手拿了一件衣服丢给多尔衮,那女人反正有被子裹着,他没理睬她。

    “给个回信吧。我们李将军说,投降,给你荣华富贵,东北总督由你担任,并负责对朝鲜的征战。拒接投降,那我们就只好选择豪格来替代你,或者说,你们东北玉石俱焚了。”刘文辉说。

    这话很有震撼力。特别是他说选择豪格替代他,那就是说满清想拼命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了。如果满清人都在多尔衮的旗帜下,他们五十万人拼命,也不是一个很好收拾的场面,但是,他们一旦分裂,有人另起炉灶,在满族中另立一个中心,那处于颓势的多尔衮就没法子统一全民族的意志了,结局就基本定了下来。多尔衮听了这句话之后不得不深思了。

    前几次,他都收到了李来亨的文书,他知道率部投降比率部殊死抵抗还难,所以他没有理睬李来亨。可是,现在敌人明确地说可能用豪格来替代他,那他率众殊死抵抗的本钱就没有了。人到了要死的时候肯定还是惜命的,谁也不想死。

    “让我再考虑三天行不行?你知道,这么多王公贵族,要统一他们的意志不是简单的事。”多尔衮动摇了。

    “好吧,下次来,我就不是来问话的了,是为豪格取你的脑袋的了。”刘文辉说完,转身出了门,随即外面传来几声惨叫。显然,是多尔衮的护卫企图阻击他。

    -----。

    李来亨就在沈阳南面,他在等候满族最高层博弈的结果。

    ----。

    确实,要满族人屈服不那么简单。满族人内部将进行一次激烈的斗争。

    自从努尔哈赤在东北兴兵以来,到现在他们走向了满民族的鼎盛时期,要征服一个在鼎盛时期的民族,其难度确实是十分艰巨的。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各部纷争,仇杀无止。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强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强烈要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并吸收大量汉族,蒙古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

    万历十一年(158)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努尔哈赤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予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烧杀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与此同时,他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又逐步建立牛录——八旗制度。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所有人员皆须编入八旗,一牛录三百丁,设牛录额真一员、代子二人、章京四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旗,置固山额真一、梅勒额真二。八旗人员居住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打猎,遵守国法,纳赋服役,听从汗、贝勒统率,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相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所以,对付这么一个民族,李来亨不急,他必须给他们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