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快点,快醒悟过来!

天言君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最新章节!

    冯逍这番浅显易懂的话,给所有官员的人生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前他们当官,为天子牧守一方,治理百姓。

    但是究竟治理百姓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去做,都是以一种朦胧的概念在那里例行公事。

    而如今,冯逍通过最简单的话,给所有人讲述了做官的目的和意义。

    不仅仅是大秦的官员,还有百越部分具备文化底蕴的首领,此时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原来,当官牧民还有这种说法。

    原来,朝廷统治百姓的本质,竟然就是为了创造并流通财富。

    而在众人之中,受到震撼的最大的,还要数驺无诸和吴芮两人。

    驺无诸是看到了百越和大秦人才之间的差距。

    这种差距,绝对不是一两个人才就能弥补过来的。

    就如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春秋霸主越国。

    虽然能够一时鼎盛,但是过后却销声匿迹,甚至被楚国给驱赶到了山林之中。

    这就是文化底蕴,经济底蕴、军事底蕴等综合性的差距。

    这是往日里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差距,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造成的结果。

    这个认识,也让驺无诸感到有些意兴阑珊。

    他一直致力于百越的再次崛起,但今天却遭受到了当头一棒。

    让他清楚地认识到,百越和大秦之间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越来越大。

    所谓的崛起和追赶,绝对不是一腔热血所能弥补的。

    这种清醒,对于驺无诸这样志存高远的人来说,却是异常的残酷。

    而另一个被震撼到的人,就是自认才干不输于人的吴芮。

    自小就以聪慧睿智闻名于庐江,并且出身于高门大族,使得吴芮内心颇为自傲。

    而冯逍的看重,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他自认为,如果不是生于百越这样的偏僻之所。

    那么他同样能够在中原地带,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耀眼的存在。

    但先是遇到了张良这样,样样都高出他一筹的天才。

    然后今天又见识到了,冯逍恐怖的一面。

    多少对于吴芮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让他的内心受到了一些挫败。

    虽然以往听到冯逍的盛名。

    但是他认为,如果没有出身背景做依靠,没有嬴政的宠信,没有大秦朝堂作为平台。

    那么冯逍也未必能够得到如此鼎盛的名声,也未必能够如此受人推崇。

    毕竟,除了品格上的高洁之外,他就只见识到了,冯逍在诗词上的文采。

    所以自认在政治庶务上,有着不俗能力的吴芮。

    对于来大秦效力,还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可是今天这一番话,却让进入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天地之中。

    也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冯逍的差距,竟然已经大到了,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存在。

    而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中原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繁荣的氛围。

    让他清醒地明了,人只有在更高一个层次的人群当中,才能够更进一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也只有跟随在天才俊杰的身边,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

    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吴芮,这一刻做出了一个影响到他一生的决定。

    至于其他的人,除了对于经济和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之外。

    可能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执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原来治理百姓,还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做出统筹的规划。

    之前冯逍那个分类集中治理的办法,已经被许多官员听到了心里。

    虽然以郡为单位这样的层次,他们还力有不逮。

    但是以县为单位,或者以乡为单位,却是还可以让他们一试的。

    虽然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过程都是比较艰难的。

    但是如果新事物能够带来利益,那么古人的胆量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说包括张良在内的官员,收获的是内政治理的进益。

    那么韩信则是在兵法的理解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时代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以阵型或者方位为首要。

    或者像大秦的弩兵一样,突出某一项兵种的威力。

    但是还没有一个人,将所有兵种规模化,建制化,精锐化,专业化。

    如今听到冯逍的谈论,韩信忽然生出一个念头。

    那就是在军队当中,是不是也可以推广兵种专业化。

    每一种兵种就将自己的能力,演化到极致的境界。

    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敌人,打出不同的队伍,形成克制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今天冯逍的一番谈话,让所有人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这也就是冯逍的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在场之人心里有着不同的想法,各自的脸上也浮现出不同的神色。

    不管大家的想法如何,冯逍也不过是借机给这些人,灌输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

    独木不成林。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帮手和队伍,历史无数次证明,单打独斗永远都成不了事。

    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

    宋神宗支持的王安石“熙宁变法”。

    明神宗支持的张居正“万历新政”。

    这三者之所以有所成绩,就是因为有了来自于绝对权力掌控者,皇帝的支持。

    而其他的改革变法,因为没有当权者的支持,则连水花都没有冒起来。

    但是同样地可以看出。

    这三次变法,最后要么是变法者被杀、被贬,要么是死后变法被推倒。

    总之,要么变法本身,要么变法主持者,都没有落得了一个好下场。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团体的力量不强大。

    唯一能够延续下去,并且大获成功的商鞅变法。

    还是因为秦国的政治需要,使得秦国上下齐心守护了变法的成果。

    而与之相对的,宋朝和明朝,因为没有让大部分人成为变法的受益者。

    或者说,没有展现出国家对于变法的急切需求,所以导致了变法的最后失败。

    但不管变法本身,还是变法主持者本人,最后的失败结局。

    都是因为变法一派,缺少中坚的后继者、支持者和同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