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乱起

山河漫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史诗操盘手最新章节!

    京城缓慢的议事还在进行中,在从户部派出一个郎中前去赈灾的时候,许阁老们还维持着三天一次的廷议节奏,试图能从什么地方抠出一点钱粮来应付接下来可能到来的危机。

    一个月就这么耗过去了,这点粮款还是没有任何结果,秦观每次都在看着这帮人默默吐槽,按这帮人每次廷议的这个花费,一年别开这破会需要的钱粮也能凑出个五分之一了。

    结果乱子还是来了,就在秋分的前一天,太青上青两州终于有人举起了反旗,揭开了乱世的序幕,农民刘福和李运揭竿而起,打响了反抗大魏帝国暴政的第一枪。

    京师接到消息的时候,这两人麾下的叛军已经基本上占据了整个上青,仅仅只有上青的首府天水还没陷落,可在缺少外援且往太青进军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整个上青全部落在叛军手中仅仅只是个时间问题。

    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许阁老却只是叹了口气,因为这些年各地因为天灾造反的农民已经不是一拨两拨了,他们除了给帝国已经不堪重负的财政状况上再加几根稻草之外,并不能掀起更大的风浪,农民和军人是两个职业,想转职得经过严苛的训练才行,这些业余的家伙往往在帝国大军到达的时候就会被碾成飞灰。

    只是每次出兵的粮饷和赏赐实在是靡费甚巨,许阁老懊恼的想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他肯定砍掉兵部的财政预算来让着两州的农民老实一点。道理很简单,发生叛乱是政府的过失,平定叛乱却是将军的荣耀,钱总归是要用掉的,为什么不让自己脸面上好看点呢?

    可事已至此,除了平叛也没其他路好走了——至于招安,那需要把叛军的建制彻底打散之后才能做。

    于是这一次廷议的议题就从如何弄来钱粮赈灾变成了如何平叛,在这次的廷议中,杨波并不把这群据说数量已经膨胀到十万之众的叛军放在眼里。

    秦观永远都能记得这位因为常年带兵已经从文人退化成武将的老大人那不屑的口气,“十万?狗屁十万!那帮泥腿子从来都是把老弱病残都算进他们所谓大军的,不然怎么吓唬你们这些不知兵的文臣?”,他说着还横了在场的诸位高官一眼,言下之意很明显,在座的除了他,都是不知兵这个行列的垃圾。

    秦观的灵体在空中虚虚的挠了挠头,他似乎明白为什么黄巾军这种号称几十万的大军是怎么被正规的军队以几倍的数量差轻易横扫了。

    杨大人摆够了威风,这才老神在在的说道:“兵部西北司的人已经拿出了方略,依法行之就是了,许相能解决钱粮问题,太青叛军两个月就能被扫平。”

    许阁老捋了捋长须,不懂装懂的问了一句:“眼下已经是秋分时刻,冬日用兵,不会出什么纰漏吧?”

    杨尚书这次态度倒是还算恭谨,他拱拱手说道:“许相这话有见地,只是冬日动兵最难的是骑兵,步军出动虽然有些麻烦,不过敌方只是一群刚刚丢下锄头的叛逆,倒是并无大碍。”

    许阁老点点头,这次倒是狠狠心咬咬牙从东南道的赋税里抽了一笔,好歹是解决了钱粮问题,至于将领用谁,他不想插手,这种仗赢了功劳不大,输了反而会惹一身骚,是很典型的鸡肋战事,就交给杨波来处理吧。

    杨大人倒是很懂事,还客气的问了问许阁老要举何人为将,得到准许后才推举了他族中的一位子侄辈的将领,唤作杨勇,已经四十岁了,却只是一个五品的游击将,想来能够接着这次战事给自己镀镀金了。

    本次廷议就这么一片和谐的结束了,秦观却有些不详的预感,朝堂上如此轻率的对待让人无法对这次战事充满信心,加上他进入剧本这件事本身的意义,让这次看似普通的叛乱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朝廷真的能如杨大人预期的一样轻松取胜吗?秦观其实并不看好。

    只是他在这方世界中真的是丝毫作为都不能拥有,也只能无奈的作壁上观了。

    京师还是那个京师,杨勇从京营带走五千精锐步军没有激起一点水花,不管是从百姓也好,官员也好,大部分人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叛乱毫不关心,他们只是把这事作为谈资偶尔在市井青楼谈起,偶尔有几个跟杨勇相熟的官员会调侃这人万一被斩于阵前那该如何是好。

    除此之外,京师里对于这事再没有任何关注。

    直到一个月后新的消息传了回来,杨勇战死,五千京营步军全军覆没,太青彻底陷落。

    刘福自称太青总管,已经全据太青全境,站好了各种关隘,走完了割据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第一步,拥兵三万,气候已成。

    许阁老是第一个拿到消息的人,他当时正在值庐办公,考虑来年春闱的考官用谁是好,就收到了上青巡抚传回的这封奏折,上面记载了当前的双方形式,介绍了杨勇战败的全部过程,以及对下一步行动的请示。

    他看完这封折子之后身子抖了一抖,端起手边的龙雀茶抿了两口,静坐了一个时辰,才招来在内阁行走的中书舍人,让他唤兵部尚书杨波前来议事。

    年轻的舍人快步退了出去,许阁老这才有些泄气的往椅背上瘫去,他知道事情这下彻底大条了,偶发叛乱和割据一州完全是两个等级的军事和政治事件,不管是从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压力上来说所面对的困难都完全是天壤之别,这次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自己可能真的要晚节不保了。

    而秦观也终于看完了被许阁老看完后随手摊开丢在桌上的那封奏折,关于他最关心的杨勇战败的原因,奏折上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三十五年九月初八,勇将兵与寇决于天水城畔,寇连负三阵,欲走,勇提兵歼敌,中三矢身亡,天兵溃败。

    秦观对这份战报表示惋惜,感觉实在是天命不在皇魏了,已经打赢的仗,主将乱战中连中三箭身亡导致兵败,这还能有什么道理可讲?

    他想去太青看看了,看看这位太青总管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领袖,这位揭开乱世帷幕的农民,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到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