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功名利禄,谁人能躲

摆烂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最新章节!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跟某个小狐狸混的久了,朱标无师自通也沾染了一些阴谋诡计。

    一不留神,就是他这个人精也会中招。

    可这都还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

    可这应天府中近乎狂热惶惶大势,显然不是朱标能一手推动并操纵的。

    那能是谁呢?

    老朱?

    老李头瞬间就想起了这位,但缓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

    论驭人的帝王心术,他确实玩不过这位。

    可这位的手腕,还做不到远在千里外,就能遥控应天府上下的地步。

    这种笃定,是基于他们君臣二十多年相辅相知的情谊。

    那还能是谁?

    老李头沉默了半晌。

    脸上的不敢相信越发浓重,但心中的影子却也越发的清晰。

    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

    那个使了下三滥手段诋毁了他名声的少年郎,真实的谋略水准竟然已达到如此境界。

    这场收割财富的盛宴。

    在他的一手推动下,已然变作了所有参与者的狂欢。

    所有人都从中看到了获利。

    所有人也都参与了其中。

    但最终,他们都将变成了少年背后收割的果实。

    这事实总有曝光的一天。

    可谁都挑不出他背后推动的痕迹来。

    即便是明面上获利最大的太子,最终也挑不出半点的污点来。

    太子献寿礼,不过是为子的孝心。

    所有拆借银两,典当家产,不过是勋贵百官与富商大户的个人行为。

    甚至可以说。

    为了不被有心人借机行事,巧立名目压榨百姓,太子殿下还特地压缩了筹备的时间。

    毕竟皇后的寿诞是八月初九。

    连带上鉴宝会和拍卖会,总共也不过三日光景。

    三日的时间够做什么?

    不过是给百官聊表心意,量力而行筹备寿礼的时间而已。

    要说太子殿下借机敛财?

    朝廷百官的唾沫只会将持这个说法的人喷到怀疑人生。

    想透了个中关窍的老李头,面上不由带着唏嘘。

    设下此局,收割财富的少年,当真是将世俗人心研究了个透彻。

    这一场所谓的拍卖会。

    到底,不过是一层层层向下收割,向上转移财富的过程。

    勋贵们没了家产。

    还能通过拍得千里镜和司南金表,被太子施恩,加进上战场的序列中,斩获军功劫掠财宝作为补偿,以此重振旗鼓。

    官员们和藩王虽在其中,但他们家底无法和勋贵相比。

    要想得重宝以为贺礼,必然就要威逼利诱。

    以欲巴结自身的富商大户为棋子,假他们之手与财富转赠,才能名正言顺的得宝,转送宫中。

    整个过程,他们不过是借花献佛。

    自身并无半分折损。

    最终折了身家的人,被收割家产的人,注定就是那些无权无势,依附于人的富商大户了。

    即便他们的靠山翻脸不认人。

    因为进献而元气大伤的他们,也申冤无门。

    谁让他们是最低贱的商贾。

    没有实权,再多的钱银也是水中浮萍,任人宰割。

    更何况,朝廷等到秋收和秋闱之后,清查田亩,针对的就是朝野上下,如这些富商大户一般,隐瞒田亩,以好充次的“鱼肉”。

    他们若是不老实。

    还想反抗。

    坑了他们的官员,有一万种方法把他们弄进隐瞒田亩,以好充次,鱼肉百姓的名单中。

    这就是民不与官斗的最真实写照。

    “来啊。”

    随着老李头的一声叫唤,公府管家很快就出现在他的面前,躬身道:“老爷?”

    “去算算,府里还有多少钱银?”

    管家点了点头,说到:“上月清查,府里的现银约莫有八万多两,至于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和铺面田契的折价,则需要算算。”

    老李头点了点头,轻叹了一声道:“去典当些银子吧。”

    “至于典当多少…至少得保证将鉴宝会上的那面宝镜拍下来。”

    “作为送给皇后的寿礼。”

    管家低头称是,低着头却问了一句:“老爷,凭借您与皇室的关系,送一份贺礼无可厚非,但不必强求拍得宝镜为贺礼吧。”

    老李头摆摆手。

    并没有与管家多说。

    管家退下后,不多时,就听见门房奏报,老李家长子李褀登门问安。

    当这个坑了一回爹的傻儿子进到书房,看见一脸满面愁容和无奈的亲爹,连忙上前,一手探上了老父亲的额头追问:“爹,您怎么了这是,气色如此难看。”

    老李头拍了拍自家傻儿子的手腕,让他把手放了下来。

    无奈摇头道:“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李褀憨憨一笑:“爹,瞧您说的,您休沐了,我来看看你,这有什么稀奇的?”

    老李头瞥了他一眼。

    满脸的不信。

    “换做平常,这话我信。”

    “可眼下满城风雨,无论文武百官勋贵都在典当家产,筹备明日的拍卖会,给皇后送寿礼,你不与公主好生商量送什么礼,反倒上我这来问安,你说我信不信你没猫腻。”

    李褀脸上一红。

    顿时挠头道:“都被爹看穿了,如今应天府中满城风雨,都在为皇后娘娘备礼,原本我和临安已经备好了礼物。”

    “可现如今,临安也觉得原本的礼物拿不出手,可儿臣觉得,心意到了即可。”

    “我俩谁也说不服谁,这不来找爹爹请教了么?”

    老李头叹了一声,点了点李褀的脑子道:“你呀,娶了个贤妻,往后有拿不定主意的,多想想临安的意见。”

    “今日也是一样。”

    “不过爹已经给你去筹备了,不管花多少钱,届时你只需以你和临安的名义,一同给皇后娘娘送去即可。”

    李褀颇有些羞燥道:“爹,不必如此吧。”

    “不,很有必要。”

    “礼多人不怪的道理我不与你多说,爹只问你一句,在满城都费尽心思为皇后娘娘筹备寿礼的时候,唯有你这个做女婿的不以为意。”

    “若传到了陛下那里,你这个驸马爷当如何自处?”

    “这天下哪有自家女婿送寿礼,结果送得还不如一个外人送的礼尽心的道理?”

    李褀这才恍然。

    老李头兴致不高。

    点通了这一关窍之后,便把他赶回自己家里,给临安公主赔礼去。

    送走了自家的傻儿子。

    躺在躺椅中,想着自己明明已经看通了整个阳谋布局,却不得不踏足其中,顺应“大势”,他就不由的心生烦闷。

    功名利禄,世间谁人能躲啊。

    这常升。

    端的不讲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