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察地势好戏欲演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夜色中的军营,静谧无声,好像诗人坐看鸟尽云去,道不尽的孤独落寞。

    只有青山相看两不厌,却非宣州敬亭山。

    王师范独坐帐前,仰望星空下的青山,微吟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沉浸诗中意境,体会诗人的孤独,一时失神。

    突然,沉闷的车轮声伴着马鞭嘹亮惊醒了王师范。在不远处执勤的牛存节带着一伙亲兵迅速跑来,护卫警戒。

    王师范示意众人不要声张,迈步向声音传来侧的营门走去,“这声音是从淄州方向传来,叛军不可能远行至此而没有被巡逻哨探和暗探发现!而且要是敌袭也会尽量销声匿迹,怎能如此招摇?估计多半是自己人。”

    心中算定,遂不愿扰了士卒好梦,亲往探明情况,牛存节率亲兵紧随。

    来到营门处,登上哨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火龙逶迤行来,应是士卒举着火把在赶夜路,只是一时猜不出是哪支队伍。

    “没听说此次出征还有其他队伍,事先也没安排援军,李献的辎重队也不太可能,两日约定已经很紧,能如约赶到就不错了,那会是谁呢?”

    带着疑虑,王师范紧盯着那支有些可疑的队伍,命牛存节吩咐执勤士卒和自己的亲兵保持警惕,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以防万一。

    毕竟军旅之事难以事事料定,否则历史上那些奇袭鬼谋又当何论!遇事谨慎,方能驶得万年船!

    火光渐由星点微弱,转眼好似火龙长大,轮廓更清,其势冲天,照亮夜空,已至营前。

    这支可疑的队伍停止了前进,却并未显露敌意。一骑缓步出列,行至尚距营门十步处朗声表明来意,“末将博昌县尉王师范麾下辎重队长李献,奉命押送粮草赶至军前,有劳兄弟们通报一声!”

    “哈哈哈”不及守门士卒通报,一串爽朗豪迈的笑声打破夜空下的孤寂,“老李好样的!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能赶来,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吧?”

    营门敞开,走出之人正是王师范。

    其实,在李献上前叫门之时就已经被认了出来。王师范快步下了哨楼,命人大开营门,亲自出门迎接。

    李献见来人正是自家县尉,忙下马施礼参拜,“末将幸不辱命,稍许辛劳不值一提!”

    王师范扶起李献携手走向辎重队的一百五十名兄弟,火光映照下是汗如雨下的脸颊,是抗争疲惫犹自挺拔的脊梁,是使命达成的如释重负,是亲人相见的热切目光!

    “咱破浪都就没有孬种,我王师范的兄弟都是好样的!你们的劳苦师范谨记于心,战后自当以功酬之!”

    两军交战,粮草先行,此自古铁律,实乃重中之重!

    此次虽有曹全晸接济军粮,但自家辎重队用他们的行动无声表达了对自身职责的担当,王师范的心中欣喜之余更多了踏实,毕竟手中有粮,军心不慌!遂出言为众人表功。

    随后,派牛存节引路直奔破浪都营地安排众人休息。路上,王师范一时猎奇心起,细细问着运粮详情。

    原来,李献凭借多年战场经验,深知粮草对大军的重要性。亦知约定运粮时间是按正常消耗速度计算的,如遇敌人偷袭不幸粮草被劫或被烧毁,军中会陷入乏粮甚至无粮的窘境!

    遂将辎重队士卒分为两组,一组御马赶路,一组伏马而息,两组定时交替,如此人歇马不歇日夜不停的赶路!

    只是赶路甚急,累死了数匹马,让李献露出愧疚和惋惜之色。

    王师范心中默默记住此策,以备他日遇急可用。口中温言安慰李献,只说这也是难免付出的代价,不必介怀。

    此后六日,曹全晸按王师范之策,命全军半日行军三十里,半日营中操演战阵。

    三月二十二日赶至郓州治所东平县城百里之外,于颇具形胜之地扎牢营盘,背依高山,近有水源,身居要道,独面东平,依计以逸待崔君裕前来劫营。

    哨探四出以示警,然在这些哨探之中却无王灵的身影!

    其实早在六日前王师范出于谨慎,特意派王灵独自一人乔装打扮成卖货郎悄悄潜入东平城打探敌情。

    春夜的东平,空气中飘散着花朵散发出的清淡香气,皎洁的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清幽宜人。这样难得可贵的光阴,就是一刻也引人怜爱,倍加珍惜,不忍浪费。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崔君裕的府邸之中,楼台深处,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轻歌曼舞中尽情享受着良宵美景。夜至深处,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按照之前约定,王灵当晚出城借着夜色掩护找到扎营之地,入营后立刻向王师范汇报东平城中近几日的情况。

    从王灵轻蔑且带着兴奋的话语中,王师范细细品味着崔君裕的一举一动。

    果然,崔君裕在得知平卢讨逆军仅有二千县兵,将领或老或幼,且日行只有区区三十里,从中认定此乃羸弱之兵,顿时心中生出轻视之意,遂歌舞依旧,未有如临大敌之感!

    王师范的脸庞上扬起一抹智珠在握的浅笑,带动嘴角微微翘起,右拳重重锤击于案,“看来崔君裕果如传言,骄敌之策已然奏效,接下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伏兵啃下东平牙军这根硬骨头!”

    “阿灵这几日辛苦你了,今日早些休息,明日起哨探监视东平牙军动向的任务还要交给你,这可是最紧要的,容不得半点疏忽,切记!”

    一向机敏的王灵从王师范的叮嘱中嗅出了火药味,明白敌军的动向关系着讨逆军的后续计谋以及生死存亡、有我无敌的决战!

    也知道这是自家县尉对自己的器重,虽只有二人私处,仍郑重其事,“县尉放心,灵晓得此中利害!”

    翌日,王灵刚吃过早饭就带着一伙轻骑出营而去。

    一行人绕开官道,唯恐暴露自身引得敌军警觉。只是在官道不远处留下两人潜伏起来,一旦发现敌军即可示警或报信,使大营免遭突袭!

    其余众人穿过乡间小路,躲过敌军的哨探,在东平城东门外寻得隐蔽之处静静分散潜伏下来。

    只要敌军哨探出城就悄悄尾随,好让县尉知道敌人的一举一动,以便擎划帷幄。

    曹全晸早年军旅时养成亲自勘察地形的习惯,不放过大营周围的一草一木、高地险要务必了然于胸,掌地利之要方能知何处可战利我、何处不宜冒进以免殃及全军。

    布置好大营防务后,就带着曹家三兄弟和王师范出营察看地势,仅有各自亲兵紧随护卫。

    登上大营身后的高山,居高临下,大营四周草木尽收眼底,“此处背倚高山,唯有西面一侧迎敌,且居要道,实乃固守宝地,足可以少胜多!”

    山风徐徐,朝阳明媚而不炙热,越山中密林而登顶,一时前方无阻,曹全晸的心胸随着视野的开阔豁然敞亮,仿佛已破万敌,不觉口出豪言。

    “叔父所言极是,只要我等备足弓弩,居此形胜之地,足可固守大营!只是此处树木成林,敌军有可能采取火攻,我军当清除营前树木,营中多多备水以防火。”

    曹存实也看出此处地势利弊,确是易守难攻,乘势提出固守之策当以弓弩击敌,辅以备水防火,足见为人为将老成持重。

    “我愿率本部人马于营前列阵,依托大营,与敌决死一战,定斩崔贼以平叛乱!”

    曹翊为人豪爽,喜直厌曲,两军阵前多直面顽敌以勇破之,所献之策也是以攻为主。

    曹全晸见自家二子一稳一猛,稳是审时度势,猛是无畏强敌,相辅相成,珠联璧合,老怀大慰,有感曹家后继有人,笑得合不拢嘴。

    目光流经王师范,只见其举目远眺,似有所思。

    自从数日前帅帐献策,曹全晸就知此子年齿虽幼,却是善谋,不能轻视之。

    遂顺着王师范的目光,朝着其凝视之处望去,略一思索,言道:“贤侄可是想在官道两侧密林埋下伏兵,攻敌不备?”

    “正是!小侄冒昧,《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二位兄长方才所言是正,足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小侄所想伏兵是奇,以我之有备击敌之无备,与正面交战相较能减少些我军伤亡。”

    王师范想的就是确保胜利的前提下减少士卒的伤亡,此非妇人之仁,而是大仁之下必有的大智大勇!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结果、是事实,但却不是不惜士卒的理由!

    万军出征自是豪情千丈,但能带领更多的士卒凯旋而归,才是为将者的担当!

    “只是崔君裕也是久经战阵之人,必知此处适于伏兵,岂能轻易就范?”

    “如此这般......定可请君入瓮!”王师范将方才沉思之时的谋划和盘托出。

    只要是主动出战曹翊自是不会反对的。听完王师范所谋,一向稳重的曹存实也是频频点头,只说一字,“可!”

    曹全晸的疑虑也随着山间清风吹去,“贤侄高才,此计甚妙!本帅自当配合,好好给崔君裕演场好戏!哈哈哈......”

    一直神游天外的曹翔见众人谋划已定,眼中带着崇拜的小星星对着王师范来了一句,“王家兄长,此情此景何不作诗一首?”

    话一出口,顿时引来众人的哭笑不得,是那种带着几分溺爱,又不免惹人怜爱的一丝情绪。

    王师范双眸睫毛缓缓合拢,用力嗅了一口清风,眸睁开口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青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曹翔听得最是如痴如醉,其余众人也将战守之事稍放,乐得战前心绪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