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升县令刘鄩百计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得到王彦章这员超级猛将加入,破浪都又添将星,更是如虎添翼,乘风可上青云巅,破浪逐风帆万里。

    王师范心中的悸动远远胜过平叛的喜悦,已不能用畅快来形容,连胯下傲视同类的黑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异常兴奋,骏马良驹通人性,此刻马蹄起落之间尽显轻灵欢悦,围着梁山绕行,继而登高望远。

    路上不时聊天询问,王彦章耿爽直言以告。

    原来,王彦章是郓州寿张县本地人,家住梁山西北,祖父王秀和父亲王庆宗皆未曾担任官职,乃寻常百姓之家。

    今年年方十七,善用铁枪,精于枪法,少有勇力,双臂之力岂止千斤,为人好打抱不平,豪侠声名享誉乡里,为生活所迫落草梁山。

    家中有一幼弟,刚满十岁,名唤王彦童,养于父母膝下。

    待梁山之势尽览无余,何处可设营立寨挡雄兵以为寿张犄角,何处可伏兵预设战场败顽敌,何处增建哨楼以预警,沟壑纵横,了然于胸,王师范遂率众径直返回寿张县城而去。

    经历午后阳光的热辣,又见黄昏姗姗而来,清风褪去热浪,凉爽吹过脸庞,稍解旅途劳顿,一行人已策马扬鞭入寿张。

    直奔城中军营,待过营门,只见营中火热的校场上将士们或三五成群以角力,或轮举石锁打煞力气,或挥刀舞枪精练武艺,这是每日晚饭后破浪都中常见之景,尽皆精力过剩之武夫。

    王彦章看看这,又看看那,两只眼睛似乎有些不够用,显然被破浪都的尚武之风勾起了浓浓兴趣。

    王师范见状,索性介绍道:“我破浪都将士皆豪杰之辈,平日多勤加操练,战时人人奋勇争先,彦章以为如何?”

    “嘿嘿,这才是大丈夫应该有的样子!县尉,我可否下场露两手?”王彦章心中血性激起,跃跃欲试,技痒难耐。

    “哦?有何不可!存节,招呼兄弟们围拢过来,有能效仿彦章者,赏银百两!”王师范向来鼓励军中尚武,遂添了一些彩头,以示激励。

    破浪众人听说有人要献艺,县尉还开出赏格,纷纷聚拢过来,摩拳擦掌欲给新人好好上上课、掌掌眼、来个下马威!

    王彦章摘下马上铁枪,于场中呼呼舞动起劲风,带起烟尘滚滚,一套枪法演练完毕,待尘埃落定,只见碗口粗的铁枪已然深深没入泥土,足有一米深!

    “谁能把这铁枪拔出,某王彦章就服他!”

    一声豪言响彻校场,但怎能仅凭一句话就震慑住破浪勇士呢?

    自忖勇力出众者纷纷下场,但不管用尽九牛二虎,还是吃奶之力,都不能拔动铁枪分毫!

    王猛和牛存节嘴角狠狠抽动,因吃过这根铁枪的亏,自是知道它的分量,虽自负勇力远超下场的破浪勇士,却也不愿下场丢人显眼。心下佩服,外在却不以为意,假装镇定。

    见无人能拔出铁枪,王彦章嘿嘿笑着说道:“某再露手绝技,营中可有荆棘?”

    众人虽不解其意,但见县尉点头,几个手脚麻利的士卒很快就取来数捆荆棘。

    王彦章让人将其铺满于地,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他竟然光着脚站上荆棘!

    更令人大张其口的是,王彦章竟然于荆棘之上迈动脚步,一口气走出百步之远!

    这回可没人敢下场一试了,破浪都这群牲口心中都瞬间闪现出两个大字“变态”!

    王彦章这牲口中的大变态形象深深烙入破浪众人心中,日后终成王师范军中一大杀将!

    王师范哈哈大笑,打破了短暂的沉闷无声,“这位壮士名唤王彦章,今已加入我破浪都,本县尉欲擢拔其为亲兵副什长,可有人不服?”

    “服气!”众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没有一丝杂音。

    这就是破浪都的传统基因,虽尚武,却服艺高之人,单纯武人心思,无官场间的勾心斗角。

    王彦章见县尉擢拔于他,感恩于心,一丝红润却爬上脸庞,当众施礼,口出意外之语。

    “县尉擢拔之恩,彦章谨记于心,不敢稍忘。然彦章初入破浪,身无尺寸之功,无功而受禄,羞愧难当,望县尉体谅。请待他日立功之时,县尉再行擢拔!”

    铿锵之语掷地有声,磊落坦荡不愿破坏军中规矩,朴实婉拒之中也尽显英雄本色,功名自当马上取!

    此一语既出,顿时赢得满营将士暗赞,真豪杰当如是!

    “好!就依彦章之请,暂不擢拔,只为亲兵一员。”见其身怀绝艺却无骄纵之心,无功不受禄暗显心思传统,实乃忠贞不二之将,王师范心中一喜语出爽朗。

    此时,讨逆军其余诸将也依檄而降余县天平镇牙军,郓州境内九县之地尽皆平定,重入王土。曹全晸帅心雄起,报捷之章一蹴而就。

    “臣,淄州刺史曹全晸,奉天子之命,帅平卢六县王师,进剿天平叛将崔贼君裕。

    殚精竭虑运筹于帷幄之中,无定不敢贸然进兵,有定亦不敢贻误战机。

    缓行闭营,累十日之功,终骄敌之心。紧抓战机,伏敌于野,一战而敌精锐尽灭!

    乘胜一鼓而下东平,血战半日终诛乱首崔贼君裕。

    郓州其余八县传檄而定,降者如云,未敢擅自加罪,恐激兵变,免除死罪,以昭天子之仁!

    博昌县尉王师范,年方十五,少而有为,屡献奇谋于帷幄,亲临刀矢于沙场,擒叛将吴忠于两军阵前,破东平而手刃崔贼君裕,当为首功。

    ......

    终不负天子所托,荡平叛乱,复我大唐盛世!”

    洋洋洒洒数百字,道尽自己运筹帷幄、沙场破敌的艰辛,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中不负天子之托,为大唐盛世鞠躬尽瘁、年迈不辞、极尽忠诚。

    虽立雄功,却不擅居,推功部下以示厚道。对于部下之英勇亦不吝美言,尤其尽表王师范之功,力荐此年轻才俊于阙下。

    唐僖宗李儇闻此捷报,可谓龙颜大悦。连赞曹全晸实乃老成谋国之柱石,丝毫不掩倚重之意。更对仅仅年方十五,比自己尚小三岁的王师范产生了浓浓兴趣,欲命此老少二将入京一叙。

    被唐僖宗呼为“阿父”的权宦田令孜忙谏言道:“启禀陛下,此时那黄贼巢正霍乱江南,实国家用人之际,何不任命曹全晸这般老成之臣为江西招讨使,以率兵南下讨伐?”

    唐僖宗以为善,故下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曹全晸公忠体国,不辞年老,尽心王事,平定天平,实有大功于社稷。加封江西招讨使之职,赏银万两,即刻率兵南下追讨黄贼巢,望再建新功。

    王师范首入沙场,年少而不辞国事,勇于战阵,精于帷幄,屡立战功,朕心甚慰。加封淄州济阳县令之职,赏银二千两,即刻上京面圣。

    ......

    钦此。”

    因没有得到朝廷的最新指示,讨逆军只得固守郓州待命以防生变。

    这段时间,王师范也没闲着。一边在寿张县抓紧练兵,原来的博昌县兵和辎重队之人都得到了长足进步,有了独挡一面的实力,正式加入破浪都战斗序列。

    重编后的破浪都,步兵队百人、弓弩队百人、骑兵队八十人、亲兵二十人,其中亲兵也配有马匹,都是此战俘获所得,值得一提的是铁甲数量达到了一百副,破浪都战力更上一层楼!

    至于辎重兵,等回军后再行招募,新兵或从辎重队干起,或从预备队干起,得到战场检验后才能正式加入破浪主力,这个流程此后成为破浪铁规。

    另一边破浪勇士训练之余,依旧在“为人民服务”!有感于破浪都仁义之举,数日来营门前聚满了投军之人,寿张县的父老乡亲都愿意把自家的子侄托付给王师范。

    这在此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实是罕见的场面,百姓从军多出于无奈,或被裹挟、强迫服军役,或实在难以度日、于军中混口吃食而已,或父子相传世袭牙军这种晚唐一景,少见如此主动、踊跃投军之举。

    王师范深受感动,见百姓如此淳朴,更坚以仁驭民之心,与民为善而后成军涤荡天下之志!

    然此刻的王师范,仅仅是博昌县尉,虽有父亲暗助,却也无大肆扩军之名,更无养军之实力,岂能随意征召?

    但寿张县父老乡亲的一番拳拳信重之情,也不好直言相拒,这着实让王师范大伤脑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多亏了刘鄩想得通透深远,“其实寿张的父老乡亲要子侄投军只是表象,真正的用意是投靠于县尉,他们相信,以县尉的仁义定会爱兵如子、多加善待。既如此,我们何不变通一二?”

    王师范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忙急切追问:“当如何变通?”

    “一来据实相告,说明非不愿招兵,实不能也,以示真诚;二来提出建议,可随我军返回平卢,待日后时机成熟自会相招。”刘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只是返回平卢如何安置?”王师范又产生新的疑惑。

    “呵呵,这个容易!现如今人多逃难,实地荒人稀,我们稍加运作,弄块荒地以为军屯,既可安置乡民,又可积蓄兵员粮草,岂不一箭双雕?”刘鄩语停,笑望王师范。

    “阿兄当真诸葛在世,可谓一步百计!”王师范犹如醍醐灌顶,赞叹连连。

    世间事多是如此,无心插柳柳成荫,刘鄩“一步百计”之名,日后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