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凯旋归父老景从(二更,投票、收藏、推荐好友!)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世味年来薄似纱。

    身逢乱世,世间人情冷暖,味渐凉薄,仿若纱织明透如无物!

    谁令骑马客京华?

    有谁会识得平卢镇一年方十五的少年郎王师范呢?更邀其星夜兼程骑马追日,做客繁华似锦的大唐都城长安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已过二十日,已至四月十五日。

    报捷信使应该已入京城,想来大唐皇帝陛下定是龙颜大悦,只是不知赏赐为何?

    郓州九县中的平卢将领翘首以盼,虽知路途遥远,往来耗时不短,仍不时瞭望西方长安方向,渐有心急如焚之感。

    终于,今天一大清早,淡色天空褪去灰蒙蒙一片,太阳露出笑脸之时,曹全晸的帅营哨探同时抵达郓州治所以外的八县,传令平卢各将即刻赶往东平城,迎接天使,躬奉圣谕!

    各将自是喜上心头,终至守得云开见月明,纷纷带上亲兵策马直奔东平城而去,片刻亦不愿耽搁。

    王师范的喜悦焦急之情更胜一筹,经过十数日前的寿张父老乡亲踊跃欲投破浪都一事,深深感到自己力量的弱小,明白权力的可贵。

    欲成大事,岂能无权?对权力的渴望憧憬前所未有!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将寿张城的守卫任务交代给刘鄩后,王师范即刻带着亲兵、骑兵两队满百人马急奔东平城,王猛、牛存节、王彦章三将紧紧跟随,护持左右。

    一路快马扬鞭,辰时初刻已先于众人赶到东平城,直入曹府。

    曹全晸见王师范已至,忙上前携臂揽腕引见天使。那前来传旨的宦官,久侍皇帝左右,自是知道唐僖宗对眼前这员小将的赞叹赏识之意,故没有摆出天使的架子,反而如故人相见般自然亲切。

    “哦,王县尉果然一表人才,难怪陛下念念不忘。”声音尖细,不似寻常男子。

    闻此宦官特有语调,又观其着装考究,王师范不敢怠慢丝毫,收去棱角,如面圣般虔诚施礼,“见过天使!”

    那宦官脸上挂满笑容,显然极为受用,出言褒奖,“难得王县尉少年功成,却不以功而骄,如此谦逊守礼,不负陛下垂怜。”

    “天使谬赞,小子实不敢当!”

    一旁的曹全晸见二人寒暄已过,忙出言夸奖王师范不仅武略出众,文采亦是斐然,美言堆砌,毫不吝啬。

    宦官露出几分狐疑之色一闪而过,转而笑意盈盈,似心有异见。

    曹全晸当即吟诵王师范之前所作,说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时,宦官露出意外之色,不觉对王师范更是刮目相看。

    不及一盏茶的功夫,其余七县将领纷至沓来,曹全晸又是一番引见介绍。

    待到辰时中,前庭院落杂人尽去,香案已备,曹全晸带领平卢诸将恭谨站立以待圣训。

    宦官踱步走到香案之后,缓缓展开黄绢,故作庄严,尖声诵读圣旨。

    此尖细阴柔之声涌入众人之耳,却犹如天籁之音。人人加官赐赏,又是从优从厚,焉能不喜?

    当王师范听到自己被封为济阳县令,执掌一县之地,心中大喜,“终于得到一展抱负之所”,胸臆畅快至极!

    诵读已毕,曹全晸带头领旨谢恩,随后自是盛大酒宴款待天使,众将尽皆作陪。

    酒至酣处,情致已高,曹全晸暗使眼色,仆人将早已准备好的托盘双手呈上,“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天使笑纳!”声音虽被喝酒行令之声掩盖,却一字不落传入宦官之耳。

    白皙纤细好似女子之手,微撩红布,盘中金黄之物尽收眼底,“嘿嘿,曹刺史太客气了!”显然甚合其心。

    “只是,咱家久居京城,难得有机会出来一遭儿,不知能否有幸游览淄州一番?”见曹全晸很会办事,索性又提了一个要求。

    “有何不可?蒙天使大驾莅临淄州,全州父老与有荣焉。只是陛下命臣即日赴任,这事如何是好?”

    曹全晸不敢驳了宦官的面子,又碍于圣旨颇显为难之色。

    “咱家路上遇阻于贼,又是一番惊吓,大病数日,自是耽搁一些时日,想来陛下仁厚,定会宽宥!”

    宦官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听得曹全晸连连点头称是,二人相视而笑,疑云尽去。

    酒宴午后散去,曹全晸命各将打点行装,翌日启程,凯旋淄州。

    军机之事诸将自是不敢稍有懈怠,纷纷告辞返回驻地,争取天黑之前全军赶来东平城,以免误了行程。

    王师范临行前与曹全晸道别时,请求先行赶回济阳县交接,毕竟即将赴京面圣,时间上有些仓促。

    曹全晸久居官场,知道这交接之事门道颇多,就准了所请,并附亲笔信一封,王师范自是连连称谢。

    回到寿张县后,破浪都众人得知县尉荣升县令,还是淄州望县济阳县的县令,全营沸腾。须知破浪都乃是经历血与火锻造而成的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王师范与刘鄩商量后,决定暂时不发赏银,以防济阳府库无银交接,这新官上任难为无米之炊。待摸清济阳县家底,再行犒赏不迟。

    另外,王师范考虑把破浪都将士家眷也接到济阳县,和随行的寿张县父老一并开垦荒地以为军屯,只是每户分多少亩地须待摸清济阳县情况后再定,而家中是否有人加入破浪都自是有所区别。

    谋定即动,整个军营都依令打点行装。同时,王师范还派人通知愿意追随自己迁移的父老乡亲,黄昏前于寿张县东门前集合,准备连夜赶往济阳县。

    在一众出城的哨探之中,有一人与众人背道而驰,向青州方向疾驰而去。

    原来,此人是王师范特意派往青州,给父亲王敬武报信之人。并在信中告知自己升官及欲于济阳县屯田之事,望父亲提前备好种粮和一应农耕用具,好在到达后及时补种,以免误了农时。

    黄昏将至,一切准备妥当的破浪都离营朝东门行去。那些虽倾心破浪都却故土难离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含泪送行。

    有出言挽留者,王师范耐心告知王命难违,又一再表示,“济阳县随时欢迎寿张县父老前去投奔”以稍慰百姓之心,留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列阵东门外,欲随行的父老乡亲陆续赶到。举目望去,家当寥寥,可见多是在寿张县活不下去之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息尚存可果腹,谁人又愿离家乡呢?

    相逢是缘相见难,不知何年再相见,寿张县赶来送行的父老乡亲不舍王师范就此离去,随行父老亦是久久凝视回望这片生长于斯的故土。

    东风无力的吹拂,争鲜斗艳的百花也在这暮春方歇、初夏悄然来临的时节渐渐凋谢,默默诉说离别的落寞。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破浪都三百爽直的武夫留下真挚的泪水,挥手告别这鱼水情深的寿张县,虽不曾带走一片云彩,却将此情此景偷偷藏在心间。

    聚散终有时,再见盼有期!

    强忍心中别离的不舍与忧愁,扬鞭策马奔向济阳县,那个破浪都成长的摇篮,父老乡亲求生的乐土。车轮滚滚,步履蹒跚,逶迤而行。

    归途之中,随行父老因常年温饱不济、营养不良,渐有步履艰难,背着行装的脊梁也深深弯下,家中青壮或背老母、或负重物,也是力有不及。

    王师范让出黑风,扶着一位年迈老翁上马,自己背起老翁的行装牵马而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师范没有发出只言片语,没有慷慨激昂的号召,更没有下达任何命令,刘鄩等破浪骨干依样而行,三百勇士紧步后尘。

    每当夜晚降临,将士们让出遮风挡雨的军帐;每当炊烟袅袅,又将食物分出一半。

    逶迤队伍军民相间,水乳交融,虽打乱了军阵,却平添了情感,破浪都义无反顾投身百姓的汪洋,深深扎根百姓心田。

    三百里的路程,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只用六天就赶到了济阳县。

    看着眼前挺拔的城郭,众人忘却额头脸颊布满的汗珠、疲惫的身躯,笑了,这是回家的喜悦!

    王师范的眼中更是露出似溺爱之色,这里将是他事业的起点,怎能不贪恋,怎能不激动呢?

    吊桥缓缓放下,城门吱呀打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褪色的官服,带人迎接而来。

    王师范虽不识此人,却一眼认出七品浅绿色官服,知道此人应是即将卸任的济阳县令。

    “小子王师范,是陛下新任济阳县令,今日特来交接上任。”

    虽说二人同级,好儒自然尊老的王师范依然以礼相见,道明身份来意。

    老者皱纹堆砌的眼角陷得更深,虽有笑意却有气无力,“老夫年老多病,无力治理,屡次上表让贤,今日终于盼来王县令这般少年俊杰,心事已了,着实为济阳县的父老乡亲高兴啊!”

    说着,伸出枯干的手掌,握住王师范,“济阳就拜托王县令了!”

    简短的话语间,流露着老县令对济阳县深深的眷恋,殷殷嘱托道尽爱民之情,应是难得的心系百姓的父母官。

    王师范对老者肃然起敬,“师范定鞠躬尽瘁造福济阳一方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敢有负前辈之托!”

    手上稍加力道,暗请老者尽可放心。

    老少二县令,携手揽腕,朝着他们即将放下或接起的责任走去,步入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