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封赏后长安风波

南楼逍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品书网 www.pinshuxs.net,最快更新倾唐小戏骨最新章节!

    黄巢大齐的开国封赏,如同它的开始,仓促地落下了帷幕。

    而黄巢的自鸣得意与部下的强烈不满,形成了巨大而鲜明的强烈反差。

    八百里秦川就算再富饶,也填不满六十余万大齐将士的欲望。

    就在开国大典刚刚结束的当天,其中怨气最大、也是平日最不服管的一批经年悍匪,直接走上街头,挨家挨户登门拜访。

    只是这次可不是安民,而且明目张胆的上门索要,如果不给,按照他们此刻极度缺乏耐心的烦躁气闷心情,一场劫掠的戏份马上开演。

    虽黄巢三令五申不许为难百姓,并传唤领头将领进宫面圣,然匪气十足的他们还没有适应自己为人臣子的新角色呢,根本不听黄巢的命令,没有一个人前去皇宫听命。

    而作为新皇的黄巢也着实拿手下这批人丝毫没有办法,仍不改兄弟相称,极尽拉拢之意。

    因为他们是同道中人,最是了解彼此脾气秉性,那可是一言不合就反目成仇的主儿,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就算是给弟兄们的一点儿补偿吧。

    处于观望中的大多数,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惩、甚至杀头立威,看着同僚大发横财、早就悸动不已却又暂时压制的羡慕、嫉妒、恨,随着第二日的朝阳一并喷发了!

    纵容的闸门一旦打开,放出来的则是恶魔和滔天洪水,一日之间,数日前还让百姓称赞的义军,全部变脸,在长安城中大肆劫掠,没有一个人落下!

    刚刚恢复不久的宁静再次被打破,整座长安又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家中仅剩的粮食、财物被一扫而空,还发生了流血事件,比此前的唐朝乱军犹有过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胜利者更可怕、更凶恶!

    大齐刚刚积累起的一丝人望、民心,随着长安百姓的期盼梦碎,一并化为虚无。

    他们彻底地站到了百姓的对立面,而身居皇宫的黄巢尚且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在做着自己的仁政美梦。

    百姓家的余粮很快就被抢光了,但大齐将士的腰包还远未填满,他们将目光锁定在长安城中最是富得流油的那群人。

    此刻的长安,能配得上如此“美誉”且能让大齐将士满意的,也就只有唐廷旧官了,而被免职的三品以上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家中的土地虽与官职一并被收回,然累世所积的财富和富丽堂皇的美宅豪院,却着实让贼垂涎三尺不止。

    但他们终归是被大齐皇帝黄巢免罪之人,没有一个合适恰当的理由就对他们动手总是不好的。

    可是,这是正常逻辑,总有人不按套路出牌,所有的悍匪都是不讲道理的!跟他们讲道理,那肯定是疯了。

    很快,劫掠的魔手就延伸到了这群曾经的高官显爵之家,无力抵抗,也无法阻止、避免。

    手下人可以胡来,但作为黄巢头号大将、曾经的义军二号人物尚让,却不得不给黄巢留下几分脸面,终是没到撕破脸的时候。

    所以,他必须给黄巢一个满意的理由。

    原来,当初唐廷皇帝逃得突然、仓促,满朝大臣都被抛在长安自求多福,而向新朝大齐俯首称臣者,却是缺了几分分量,竟无一个唐廷宰相。

    然长安城尽在大齐将士掌握之中,其断无逃脱之理,那么,可能的结果就只有一个:藏匿于长安城内。

    尚让直接入宫进言道:“陛下,据臣手下将士回报,旧唐重臣多藏匿于降齐的唐廷旧官家中,您对他们宽宏大量、并开恩赦免其死罪,而他们背地里却心怀贰心、心念旧唐。

    着实让忠于陛下的臣子气愤,故将士们有些忍耐不住,也恐生出变乱,被他们与唐军里应外合,给大齐致命一击,遂冲进一些人家中捉拿反贼。

    此事臣代将士们请罪,望陛下念在诸将尽忠国事的份上,法外开恩。”

    说着就跪了下去,以头触地,大有直臣之风,演技上丝毫不输小戏骨。

    黄巢听完当即大怒,因为他的逆鳞被触碰到了,快步走下御阶,俯身扶起尚让。

    “尚卿何罪之有?众将亦是有功无罪,要说有罪,也是前唐旧臣给脸不要脸、辜负朕恩!

    爱卿立刻替朕拟旨,凡窝藏前朝余孽者,皆以叛国罪论处,格杀勿论!所抄家产,尽归忠心护国将士!”

    黄巢的举动虽早已在尚让的盘算之中,但其脸上还是露出崇拜、欣喜之色,仿佛忠臣遇明主,“臣这就下去拟旨,全按陛下的意思办!”

    对尚让遇事禀报、听命行事的态度,黄巢心里还是满意的,但戒心仍在,毕竟其兵权未去。

    随着黄巢旨意传下,本就如熔炉般炙热的长安城,更加沸腾了,在投降新朝中表现积极者也盖不能免。

    当尚让得报唐朝前宰相豆卢瑑、重臣崔沆等都躲在永宁里张直方家中,他毫不犹豫,立即命人入张府抓人。

    而张直方毕竟是统兵之人,家中多有甲胄壮士,当敌人的屠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怎能不抵抗呢?

    其实,张直方确实不是真心投降黄巢的,只是当时形势逼人,要想留住有用之躯及保全家人,除了暂时委曲求全,也别无选择了。

    但豆、崔二人及其一派尚存气节的唐廷旧臣,却不愿委身侍贼,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不行。

    张直方对这等忠臣自叹不如,心生敬仰,再加上自己本就是豪杰之士,遂将众人藏匿于家中。

    但目今假意降贼和家中藏匿通缉之人的事被揭发而出,退路已断,也就只能鱼死网破、奋起抵抗了。

    至于能杀多少贼寇、自身性命及家人能否保全,已经不在考虑之中了。

    真到了尽忠唐廷之时,他内心反而坦然,终是全了自身及家族的名节、立场。

    一方视死如归,一方穷凶极恶、贪婪家财,一场惨烈的互相屠杀上演了。

    虽张直方身先士卒,带领精壮家将家兵视死如归、舍命杀敌,然终是贼众我寡,在杀伤数倍于己的反贼之后,身边的亲信将士纷纷倒下,只剩下他独自一人拄枪而立。

    头盔被打落、发髻散乱、威武严整的面容布满血迹、甲胄的缝隙中丝丝鲜血直流、一条腿自膝盖以下不翼而飞。

    此时的他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不是拄着心爱的精钢长枪,早已倒地不起。

    面对着将自己团团围住的反贼,张直方仰天大笑,一行热泪止不住地滚落。

    那里没有伤心、没有不甘、甚至没有仇恨,因为他已经为效忠一生的大唐,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耗干了最后一滴鲜血、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那里有的,只是眷恋,对大唐昔日辉煌的眷恋、对家族曾经荣光的不舍、对自己倥偬军旅生涯的难忘。

    他毅然拔出佩刀,毫不迟疑地划过自己的脖颈,惟剩一具无头虎躯,依然拄枪而立,再也不会屈服于反贼!

    伴随着张直方的陨落,豆卢瑑以下一百多唐廷旧官尽数被屠戮殆尽,更有刚烈者,如将作监郑綦、郎官郑系全族自缢,宁死不降!

    之前因潼关战败而被贬官回家的卢携,早于家中自尽,倒是免了受辱。

    这场险些将长安倾覆的风波过后,城内血流成河,死尸散布满地,有百姓的、有唐廷旧官的、也有伪齐悍匪的。

    但这一切在见惯了生死的贼寇面前,丝毫提不起一丝畏惧、甚至是兴趣,反而欣喜于自己颇丰的收获,眼中只有到手的利益。

    赵璋一派和黄巢的亲族将领们也没闲着,有了利益可不能让尚让一伙独吞,这就是他们心中所想。

    更因为在此前的封赏中他们本就受了委屈,所以,在抄没唐廷旧官这件事上更是卖力表演,演技、付出和收获都毫厘不在尚让一党之下。

    清除了唐廷旧臣,现在的长安城中就只剩下“义军”将领了,然而六十万大军产生的将领数量,远远多于唐廷旧臣被抄没的府邸之数,狼多肉少怎么办?

    当然是比拳头,这个“拳头”比得可不仅仅是自身的武勇,更是官职的高低、带兵的多少、身处哪个派系。

    也就是说,美宅豪府先得由各派首领挑选,其次是其麾下领兵过万的大将,最后剩下的才是属于普通将校的。

    对于上层者,诸如尚让、赵璋这等派系首领人物,甚至是那有数的军中大将,他们之间还是有商有量的,按照各自的级别都能选中满意的府邸,不致过于争抢,显得那么不堪。

    而下层者的情况就明显不同了,须知在六十万大军中,即使是千人将也足有六百之数,五百人的指挥使直接翻倍到一千二百人,其下的都头更是达到了恐怖的六千人规模!

    分到他们手中的府邸且不论质量,单就数量已然远远不够分了,怎么办?

    简单,按照强盗的规矩来呗,谁先抢到手就暂时是谁的,为什么是暂时?人外有人,强盗之外有悍匪,谁更凶、谁更狠、谁更能让人畏惧,谁才是这所宅邸的最终主人。

    如此,刚从一场风波走出的长安,又陷入了伪齐将士内部的骨肉相残。

    但百姓同样不能幸免,因为那些在争抢中的失败者可不会空手而回、露宿街头,抢不过更凶狠的悍匪战友,就只能拿普通百姓出气,将他们赶走,占据他们赖以生存的祖宅。

    一时间,长安城内大街小巷里,多了沿街露宿、好似无家可归的流民,他们就是那些被抢了祖宅的百姓,现在也确是变成没有立锥之地的流民了!